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补肾解毒健脾冲剂对高危结局慢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血清免疫因子的作用。方法将200例高危慢性乙肝病毒携带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施予补肾解毒健脾冲剂治疗,对照组施予安慰剂干预,72周后观察治疗前以及治疗后血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定量和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HBVDNA下降〉1log10、〉2log10及〉3log10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Th1细胞因子白介素12和干扰素γ水平显著升高(P〈0.01),Th2因子白介素4和白介素10水平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解毒健脾冲剂可以通过恢复特异性T细胞免疫功能来抑制高危结局慢性乙肝病毒携带HBV的复制。

  • 标签: 高危结局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中医药疗法 补肾解毒健脾冲剂 免疫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苦参中的苦参素治疗对于慢性HBV携带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计数(Treg)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慢性HBV携带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苦参素治疗,苦参素胶囊(0.1g/粒,江苏正大天晴医药发展公司),0.2g,口服,3次/d;对照组:25例患者不接受药物治疗;健康对照组:门诊健康体检20例,观察时间48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及其比值、计算CD4+/CD8+比值和CD4+CD25+Treg所占比例。结果慢性HBV携带,外周血CD4+CD25+Tregs所占比例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经苦参素治疗后较治疗前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与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Tregs所占比例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和健康组在观察前后CD3+T淋巴细胞、CD4+与CD8+T淋巴细胞及CD4+CD25+Tregs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素治疗降低慢性HBV携带外周血CD4+CD25+Tregs的水平,有利于改变慢性HBV携带的免疫状态。

  • 标签: 苦参素 慢性HBV携带者 调节性T淋巴细胞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浙江嘉兴地区人群地中海贫血(地贫)的分子流行病学数据,为产前诊断、遗传咨询和出生缺陷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的24 003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毛细管血红蛋白电泳联合血常规检测进行地贫初筛,对初筛阳性进一步进行地贫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并为具有生育中间型或重型地贫患儿风险的家庭提供产前诊断。结果在24 003例孕妇中,1 211例地贫初筛呈阳性,443例确诊为地贫突变携带,总检出率为36.58%(443/1 211)。在443例地贫突变携带中,α-地贫、β-地贫和α-复合β-地贫突变携带的占比分别为27.31%(121/443)、70.65%(313/443)和2.04%(9/443)。1个双方携带家系的胎儿产前诊断结果为--SEA/αCSα,预测其临床表型为中间型或重型地贫,建议终止妊娠。结论浙江嘉兴地区可将孕期血红蛋白电泳联合血常规检测作为地贫初筛的指标,结合进一步的地贫基因检测,对本地区的地贫防控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基因型 嘉兴地区 荧光定量PCR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和核型分析在平衡易位携带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时行CNV-seq检测和核型分析的135例平衡易位携带单胎羊水样本的病案资料,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仅将明确导致出生缺陷的结果定为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大片段缺失/重复、致病性拷贝数变异(pathogenic copy number variations,pCNVs)。结果核型分析的异常检出率为4.44%(6/135)。CNV-seq的异常检出率为5.93%(8/135),较核型分析高1.48%(2/135)。核型分析平衡易位检出率为50.37%(68/135)。结论对于平衡易位携带,建议行羊膜腔穿刺取样后同时进行CNV-seq和核型分析检测,有利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全面检出及出生后的生育咨询。

  • 标签: 拷贝数变异测序 核型分析 平衡易位 产前诊断 致病性拷贝数变异 遗传咨询
  • 简介:本文报道了1994年5月至7月问在新疆红其拉甫口岸对3000名赴沙特麦加朝圣的入境人员进行的霍乱监测中,检出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带菌、病人等107例,所检出菌株均为埃尔托型霍乱弧菌流行株.通过拱北局霍乱培训中心对被检阳性菌株的鉴定,阐述了在红其拉甫口岸所进行的霍乱监测在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霍乱及流行病学和病因学上的重要意义。

  • 标签: 红其拉甫口岸 朝圣人员 霍乱 卫生检疫 流行病学 病因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青岛地区新生儿中甲基丙二酸血症和Wilson病致病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计算机随机抽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地区新生儿筛查中心的5 020名新生儿,其中5 012名新生儿纳入携带筛查研究,收集新生儿筛查足跟血滤纸干血斑提取DNA,多重PCR联合二代测序技术对MMACHC基因、MUT基因和ATP7B基因进行检测,通过直接计数计算各基因热点位点的携带率,二项分布法计算致病基因携带率95%置信区间。结果共5 012名新生儿完成致病基因携带筛查,其中5 006名完成两病筛查,另6名仅完成Wilson病筛查。针对ATP7B基因,筛查的12个热点变异携带率为1.46%(73/5 012),95%置信区间为1.16%~1.83%;针对MMACHC基因和MUT基因,筛查的18个热点变异携带率为2.50%(125/5 006),95%置信区间为2.10%~2.97%,其中cblC型占87.2%,MUT致病基因占12.8%。结论青岛地区新生儿中甲基丙二酸血症和Wilson病的致病基因携带率高。

  • 标签: 甲基丙二酸血症 肝豆状核变性 基因
  • 简介:10月1日是祖国的生日,蛋糕店里会不会特别制作“中国,生日快乐”的蛋糕呀?呵呵,庆祝生日不一定只吃蛋糕,热爱祖也不一定只喊口号。小孩子爱国,心思决不简单哟!

  • 标签: 病毒携带者 祖国 流感 生日 蛋糕 孩子
  • 简介:摘要:采用自主学习、边做边学、问题导学、游戏互动等方式,并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将全体学生凝聚到学习活动中来,分享体验学习过程。

  • 标签: 核苷酸 核酸 遗传信息 教学设计
  • 简介:目的:分析某地区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基因型和耐药性基因变异的情况。方法选取本市2014年4月1日-12月31日22539份无偿献血血液标本,使用ELISA双试剂检测筛查出201份双阳性标本,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筛查出99例HBV阳性标本,对其中45例病毒载量大于1000IU/ml的标本进行HBV耐药基因检测(PCR测序法)。分析本市HBV携带基因型与耐药片段变异情况及其关联。结果45例全部为乙肝野生型,无耐药突变。乙肝分型结果显示45例中有43例为B型,占95.6%,2例为C型,占4.4%。乙肝B型的分型率明显高于C型的分型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56,P<0.05)。结论本市献血人群中HBV携带的基因分型以B型为主,耐药性基因主要是野生型,荧光定量PCR阳性的标本中有45.5%的病毒载量高于1000IU/ml,需要跟踪治疗,为预防和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变异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为研究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水平,并探讨其与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红细胞增生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检测35例地中海贫血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EPO水平,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携带血清EP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血清中EPO水平升高,观察其EPO水平有利于评估其红细胞生成等造血功能。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乙肝携带抗结核治疗中肝损害的预防治疗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乙肝携带并有肺结核好(A)组30例,及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携带并有肺结核患者(B组)25例,两组开始抗结核治疗时均采用2HRZE/4HR化疗方案。A组给予水飞蓟宾护肝治疗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B组仅给予水飞蓟宾护肝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与HBV-DNA变化情况。结果A组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治疗前A、B两组肝功能与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HBVDNA(log)水平为(3.68±1.04),与治疗前的(6.74±2.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ALT、AST增高,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携带合并肺结核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患者体内HBV的复制,预防肝功能损害,可以支持化疗顺利进行。

  • 标签: 肺结核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药物性肝炎 拉米夫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HBV携带的中医正虚邪恋型和肝组织病理改变以及HBV-DNA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对52例慢性HBV携带(均无症状)进行慢性HBV携带辨证分型为正虚邪恋型,并且所有病例均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确定分极、分期。结果正虚邪恋型的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G)分布中G1占明显优势,纤维化程度(S)S0-S1为主。HBV-DNA复制水平与免疫组化HbcAg的检出率呈正相关。结论正虚邪恋型慢性HBV携带均有不同程度肝组织炎症,但病理损害较轻,大多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低,应早期治疗。HBV-DNA载量越高的,免疫组化HBcAg检出率也越高,验证了正虚邪恋。

  • 标签: 慢性HBV携带者 正虚邪恋型 病理改变 HBV-DN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针对孕期耳聋基因突变携带配偶行相应基因测序在降低出生缺陷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对广东地区2003例听力正常且无耳聋家族史的孕妇进行GJB2、SLC26A4、GJB3和mtDNA12SrRNA这4个耳聋相关基因的9个致聋突变位点检测。对检出的耳聋基因携带丈夫进行耳聋基因芯片检测和相应基因测序,双方检测发现为同一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的孕妇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再对其胎儿进行耳聋基因产前诊断。结果检出孕妇携带103例,检出率5.14%。这103例携带的丈夫中检出同样为相应基因的携带6例,其中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与GJB2基因杂合突变携带各3例。6对夫妇在充分告知和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通过羊水穿刺进行胎儿耳聋基因产前诊断,1例胎儿确诊为GJB2基因c.109G〉A杂合突变携带,1例为GJB2基因c.235delC纯合突变患者,1例为SLC26A4基因IVS7-2A〉G/c.2086C〉T双杂合突变患者,还有1例为GJB2基因c.511_512insAACG杂合携带,另有2例为正常基因型。结论在听力正常孕妇中使用基因芯片进行耳聋基因筛查,检出耳聋基因携带,然后对其丈夫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和相应基因序列分析,针对双方为同一基因治病突变携带的夫妇进行相应基因的产前基因诊断,可以有效降低先天性耳聋患儿的出生率。

  • 标签: 耳聋基因 携带者 筛查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索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携带对患者的肝功能的损害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01月01日至2012年12月30日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感染100病例,将所选病例分成数目相等的大三阳组、小三阳组以及随机选取50例同期住院的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使用抗痨治疗前后监测肝功能损害及乙肝病毒定量的变化,然后对各组所得肝损害结果进行观察统计分析,分析乙肝病毒定量与抗痨前肝功能损害相关关系,为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感染抗痨及护肝、抗病毒治疗提供客观依据。结果大三阳组患者出现肝损害的患者有25例(50%),小三阳组20例(40%),对照组患者只有4例出现了肝损害(8%),三组患者的肝损害结果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的损害发生率跟乙肝病毒复制率呈正相关,即病毒高复制的患者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越大,这可为临床保肝护肝提供临床依据。

  • 标签: 肺结核合并乙肝 抗结核药物 肝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治疗中,对患者使用预防性抗病毒的效果。方法:研究团队在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接收了60名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需要进行治疗,因此随机分为两组,并进行不同的治疗,以便比较治疗效果,肝损伤发生率和肝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肝损伤发生率降低(P<0.05),肝功能改善(P<0.05)。结论: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治疗中,对患者使用预防性抗病毒是有效和有益的,可以降低肝损伤发生,改善肝功能。

  • 标签: 肺结核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预防性抗病毒 肝损伤 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