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内科治疗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接收的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来分析研究,为患者提供中医内科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归纳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以及治疗药方,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接受了中医内科治疗方式,治疗效果突出,有45例治愈病例,12例好转病例,3例无效病例,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突出。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接受中医内科治疗的效果比较突出,患者的治愈率显著提升,治疗的有效率高,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中医内科治疗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疗效差异的相关因素予以探讨。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212例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分析。结果非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开展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开展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非激素抵抗型与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IgA水平存在明显差异;14~24岁患者对于激素的敏感性较高,IgA肾病患者、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轻微病变患者对于激素治疗的敏感度比较高。结论对于应用激素开展治疗的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来说,其临床疗效要IgA水平、年龄、病理类型等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 标签: 成人原发性 肾病综合征 激素 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采用中医内科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 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内科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实验室检查各项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 24h尿蛋白、总胆固醇均明显下降,血浆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中医内科治疗,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改善肾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基础治疗 中医内科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60例已确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及治疗有效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水平均下降,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白蛋白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内科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1]。

  • 标签: 原发性肾病综合 中医内科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肾病综合征使用中医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对9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45例,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内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3.33%,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2.22%,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观察组骨质疏松发生率是6.67%,药物性糖尿发生率是8.89%;对照组骨质疏松发生率是15.56%,药物性糖尿发生率是22.2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接受中医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突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中医治疗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采取西医治疗与中医内科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80例进行分组对比。以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西医治疗,实验组采取中医内科治疗。基于两组患者的肾功能与不良反应指标实行对比。结果:在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与损伤状况均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医内科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应用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对于患者症状的控制作用明显,可以快速修复患者的肾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中医内科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西药 原发性肾病 综合征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 探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医辨证分型与肾脏病理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 方法对 PNS 患者 56 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肾脏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探讨中医证型与肾脏组织病理学类型的相关性。 结果 56例 PNS 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肾阳虚(68%)肾络瘀阻(12.5%)湿热壅盛证(5%)风水泛滥(3%)。肾脏组织病理学类型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膜性肾病(MN,44%)、系膜增生(16%)、微小病变肾病(MCNS,3%)、IgA 肾病(IgAN,15%)、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9%)和其他(13%)。 风水泛滥证患者病理类型以微小病变型多见,脾肾阳虚型以膜性肾病多见,湿热壅盛证以膜性肾病大剂量应用激素时期及局灶阶段硬化性多见,肾络瘀阻证以系膜增生性多见。结论成人 PNS 患者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组织学类型存在相关性,尤其对膜性肾病的临床诊治过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病理 中医辨证分型
  • 简介:摘要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血清中IgA的异常增多被认为是IgAN发生发展的启动阶段,而发生在B细胞中的IgA抗体类别转换过程失调导致了IgA的过度产生。该文从黏膜免疫、T细胞、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等方面,对IgA抗体类别转换在IgA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可能存在的相关治疗靶点作一综述,以期为IgAN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IgA肾病 免疫球蛋白A 抗体类别转换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IgA/C3比值在IgA肾病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就诊的60例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IgA肾病32例,非IgA肾病28例。IgA肾病32例中Ⅰ、Ⅱ级(轻度)4例,Ⅲ级(中度)18例,Ⅳ、Ⅴ级(重度)10例;行透析治疗7例,非透析治疗25例。分析IgA肾病和非IgA肾病IgA肾病不同病理分级及透析前后患者血清IgA/C3值变化。结果IgA肾病患者血清IgA/C3比值(2.83±1.02)高于非IgA肾病患者(2.10±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IgA肾病患者血清IgA/C3比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透析前比较,IgA肾病患者透析后血清IgA值上升、血清C3值下降,透析后血清IgA/C3比值(3.02±1.53)高于透析前(2.51±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gA/C3比值在IgA肾病患者体内明显升高,此可与非IgA肾病相鉴别,血清IgA/C3比值可用于透析后疗效的监测。

  • 标签: IgA肾病 IgA/C3比值 透析
  • 简介:双克隆型MM很少见,仅占MM的1%以下。MM引起的肾损伤极易与其他肾病患者混淆。我科遇到患高血压病7a伴蛋白尿误诊为高血压肾病1例,经实验室各项检查后确诊为双株IgA型MM,现分析如下。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诊断 误诊 高血压 肾性/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membranousnephropathy-IgAnephropathy,MN-IgAN)中PLA2R和THSD7A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108例经肾活检确诊的MN-IgAN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随机选取60例膜性肾病(mem-branousnephropathy,MN)及60例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作为对照;分析三组间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MN-IgAN患者肾组织中PLA2R及THSD7A抗原表达。结果:与IgAN组相比,MN-IgAN组患者年龄高、BUN及血肌酐较低、肾病综合征比例高(P

  • 标签: []膜性肾病 IgA肾病 M型磷脂酶A2受体 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
  • 简介:摘要报道白细胞趋化因子2型淀粉样变性肾病合并抗磷脂酶A2受体介导的原发性膜性肾病1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提高医务工作者对此病的认识,减少疾病的误诊误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不同护理,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较高,治疗的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 原发性肾病综合症 治疗效果 依从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肾脏疾病是儿童继发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危象最常见的病因,可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威胁生命。同时,高血压也是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治过程中,需要积极地识别和处理高血压危急症,最大程度地减少高血压导致的靶器官损伤。高血压危象根据有无靶器官损害分为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一旦发现高血压急症,需立即快速平稳降压,降压目标为最开始6~8 h降低不超过计划血压下降程度的25%,首选降压药物为静脉降压药,后续通常需联合降压治疗。

  • 标签: 儿童 肾病综合征 慢性肾脏病 高血压 指南 高血压危象 恶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84例原发性膜性肾病不同分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焦作市人民医院行肾组织活检并确诊的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84例,按肾脏病理结果分期不同分为Ⅰ期膜性肾病11例、Ⅱ期膜性肾病55例、Ⅲ期膜性肾病18例三组。采用描述性研究,普查所有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结果84例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男51例,女33例,男∶女为1.55∶1,原发性膜性肾病不同分期男性均多于女性,且以Ⅱ期膜性肾病居多(占65.48%)。各期均多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主要病理特点: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肾小球内以IgG、C3、IgM沉积为主[阳性率分别为100%(84/84)、79.76%(67/84)、69.05%(58/84)],均为颗粒样沉积,沉积部位大部分沿毛细血管壁。光镜下肾小球硬化随着分期进展,比例逐渐增高,Ⅰ期、Ⅱ期、Ⅲ期分别为27.27%(3/11)、40.00%(22/55)、44.44%(8/18)。肾小管上皮细胞存在空泡及颗粒变性、蛋白管型及灶状扩张。各期均存在肾间质灶状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伴纤维化、灶状水肿及泡沫细胞。小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及玻璃样变。结论原发性膜性肾病不同分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均具有自身特点,临床诊断中应予以关注。

  • 标签: 膜性肾病,原发性 临床特点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肾脏疾病是儿童继发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危象最常见的病因,可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威胁生命。同时,高血压也是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治过程中,需要积极地识别和处理高血压危急症,最大程度地减少高血压导致的靶器官损伤。高血压危象根据有无靶器官损害分为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一旦发现高血压急症,需立即快速平稳降压,降压目标为最开始6~8 h降低不超过计划血压下降程度的25%,首选降压药物为静脉降压药,后续通常需联合降压治疗。

  • 标签: 儿童 肾病综合征 慢性肾脏病 高血压 指南 高血压危象 恶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