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帕金森病(PD)神经元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1-甲基- 4-苯基- 1-,2-,3-,6四氢吡啶(MPTP) 制备帕金森病亚急性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中脑黑质NQO1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双标记法观察NQO1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共定位情况。观察给予罗格列酮后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小鼠出现肌肉僵直、竖尾等PD 样症状,NQO1阳性细胞表达较少;给予罗格列酮后,上述情况得到改善,NQO1与多巴胺能神经元有共定位情况。结论:罗格列酮提高Nrf2-ARE 通路中NQO1的表达,对PD小鼠模型中脑黑质区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 标签: []帕金森病 氧化应激 罗格列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谷胱甘肽还原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4月到2022年9月期间,本院就诊的78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组,78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以上两组进行谷胱甘肽还原联合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谷胱甘肽还原、总胆红素更高(P<0.05)。各指标对乙型肝炎肝损伤的诊断效能相比较(P<0.05),且联合检测表现更佳。结论:谷胱甘肽还原联合检测可充分反映患者肝功能水平,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乙型肝炎 谷胱甘肽还原酶 联合检测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还原联合检测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东莞市康华医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8月收治的脂肪肝的患者共 100例为该研究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来该院体检健康者 100名为该研究对照组,观察 两 组人群的血清谷胱甘肽还原(GR)、谷丙转氨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 (AST)等的数值 、 检测阳性率以及对脂肪肝的诊断效能。结果: 经过相关检验对照组 血清 GR 、 ALT 、 AST 水平 情况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对比有差异 ( P<0.05 ) 结论: 联合血清谷胱甘肽还原等系列检测, 可有效提高脂肪肝诊断效能,有效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谷胱甘肽还原酶 脂肪肝 应用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MTHFR)基因检测在卒中早防早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纳入至观察组,将9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至对照组,比较两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不同MTHFR基因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HCY水平。结果:两组C/T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因型分布频率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MTHFR 基因检测 卒中 防治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基因 MTHFR多态性的关系。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181例纳入卒中组,健康人 126例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 HCY、叶酸、 VitB12水平、 MTHFR基因多态性及一般情况,并分析不同基因型的脑卒中患者血浆 HCY、叶酸、 VitB12水平。结果:卒中组的 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而 VitB12、叶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卒中组 MTHFR基因 TT纯合子率及 T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HCY是人体甲硫氨酸循环的中间产物,高 HCY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HCY的代谢需要 MTHFR、叶酸的共同参与。 MTHFR是 HCY代谢过程中的关键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MTHFR基因 缺血性脑卒中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本研究旨在观察mthfr基因多态性分布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大剂量MTX化疗后毒副反应的影响。收集44例ALL患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PCR—RFLP技术检测mthfr基因型;观察经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所有患者的药后毒副作用。结果表明:mthfrC677T和A1298C各基因型间毒副反应差异显著,携带T突变基因患者发生毒副反应是携带CC基因型的3.75倍;携带AC+CC基因型发生毒副反应是AA基因型携带者的0.12倍。mthfr677TT基因型联合1298AA基因型与677CC基因型同时携带1298C等位基因变异患者在毒副反应上差异显著,前者发生毒副作用的可能性是后者的16.5倍。结论:mthfr基因多态性分布与ALL患者HDMTX化疗后的毒副反应有关。

  • 标签: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 甲氨蝶呤
  • 简介: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的相关性。方法取65例aMCI患者(aMCI组)、61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AD组)和63例同期体检健康的老年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联免疫法测定血浆Hcy浓度,应用聚合链反应(PCR)技术检测MTHFRC677T基因型。结果aMCI组及AD组Hcy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aMCI组及AD组的MTHFR基因的TT基因型、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CI组和AD组CT或TT基因型者,尤其TT型,血浆Hcy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基因突变者即CC型(P〈0.001)。结论MTHFR基因C677T突变及高水平Hcy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发展有关,高Hcy血症是aMCI及AD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基因多态性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 简介:肝损伤是指各种致病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性因素)作用于肝组织而引起的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及肝功能的改变,多种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参与了肝损伤的过程。环氧化-2(COX-2)为一种诱导,当细胞受到炎症等刺激时可高表达,是炎症介导的细胞毒性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在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肝损伤中,COX-2表达增多的现象提示COX-2在肝损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COX-2作为肝损伤的治疗靶点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

  • 标签: 环氧化酶-2 肝损伤
  • 简介:血清中存在能凝集木瓜、菠萝处理过的红细胞抗体,可凝集自身及同型人的红细胞,干扰介质配血.笔者在采用木瓜常规配血时,发现1例患者血清与多名ABO、Rh同型供者红细胞交叉配血不合.经反复检查,发现患者血清中存在"唯”抗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血型为B型.一年前行子宫癌手术.1998年8月1日因腹胀、乏力、浮肿、腰痛来院就诊.化验结果:WBC3.4×109/L,Hb68g/L,PLT89×109/L.

  • 标签: 抗体 红细胞 血清 交叉配血不合 患者 木瓜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替普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33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5例,使用单一瑞替普进行治疗;观察组68例,使用瑞替普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率等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51例(78.46%)低于观察组65例(95.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的舒张末期内径、心率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别,即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即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有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绞痛、出血等不良反应出现,观察组分别有5例(7.35%)、0例、19例(27.94%)、21例(30.88%),均少于对照组14例(21.54%)、14例(21.54%)、19例(29.23%)、21例(32.3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瑞替普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死亡率与不良反应率,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瑞替普酶 还原型谷胱甘肽 联合治疗 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研究环氧化2(COX-2)在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及与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的关系。方法24只SPF级小鼠被随机分四组,每组6只。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氯化镉(CdCl2)组:镉腹腔注射诱导小鼠建立急性肾损伤模型,每天腹腔注射5mg/kg的CdCl2;塞来昔布(Celecoxib)组:小鼠腹腔注射COX-2抑药物Celecoxib;CdCl2+Celecoxib组:小鼠每天早晚各注射一次CdCl2和Celecoxib。收集四组小鼠血液、尿液、肾脏组织样本,检测小鼠血液、尿液中肾脏机制的相关指标,同时检测肾脏组织中内质网应激,自噬相关mRN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小鼠血液、尿液中肾脏机制的相关指标测定结果显示,药物抑制COX-2能缓解急性肾损伤发病情况。同时,小鼠肾脏mRNA定量结果和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药物抑制COX-2能改善小鼠体内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的情况。结论Celecoxib药物抑制COX-2可以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eIF2α-ATF4通路,调节自噬,从而缓解Cd引起的小鼠急性肾损伤的症状。

  • 标签: 小鼠 急性肾损伤 COX-2 塞来昔布 自噬 内质网应激
  • 简介:目的从桔皮中分离纯化超氧化物歧化,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磷酸盐缓冲液提取,经丙酮去杂蛋白、丙酮沉淀、G-100纯化等步骤,得纯化的超氧化物歧化。并对超氧化物歧化的部分性质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以200g新鲜桔皮为起始材料,提取超氧化物歧化,粗提液的总活力为45112U,经纯化后最终总活力为23368U,活力回收约51.8%;起始活力为120.3U/mL,纯化后的比活力为973.7U/ml,纯化倍数为8.1倍。结论从枯皮中可以提取得到超氧化物歧化。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超氧化物歧化酶 性质研究 桔皮 磷酸盐缓冲液 分离纯化 理化性质
  • 简介:目的探讨环氧化-2(COX-2)、Livin在结直肠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病理标本中(癌组织组)COX-2、Livin的表达情况,并与正常结直肠组织阴性对照组比较。结果癌组织组COX-2阳性表达率为81.08%(30/37),Livin阳性表达率为86.49%(32/37),对照组COX-2阳性表达率为2.70%(1/37),Livin阳性表达率为0%(0/37),癌组织组的COX-2、Livin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7.03、8.96,P均〈0.05)。结直肠癌病理标本中COX-2、Livin的表达相关性,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为正相关(r=0.29,P〈0.05)。结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组织细胞中COX-2、Livin的表达异常有关,阻断COX-2、Livin的异常表达是制止肿瘤细胞凋亡、增殖失控的关键。

  • 标签: 结直肠癌 环氧化酶-2 LIVIN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瑞替普联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9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为我院在2013年9月到2014年10月期间收治,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实施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瑞替普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采取瑞替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91%,其治疗总有效率为63.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瑞替普联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瑞替普酶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446-01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十八反中人参,藜芦合用对CYP1A活性的影响,发现基于CYP1A活性变化的两者配伍禁忌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参,藜芦合用对CYP1A活性影响进行测定。结果人参与藜芦作用后,大鼠肝微粒体CYP1A的活性呈上升趋势。人参高剂量组、低剂量合用组、藜芦低、高剂量组、高剂量合用组的CYP1A活性上升与空白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合用组CYP1A活性发生了极为显著的上升(P〈0.01)。结论人参与藜芦配伍前后对CYP1A亚型活性调控作用发生明显变化,可能存在基于CYP1A的相反作用,需进一步结合代谢研究加以综合分析,阐明相反作用的机理。

  • 标签: 十八反 细胞色素P450 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高致死率,高复发性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NADPH氧化影响治疗冠心病的机制和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中通过利用NADPH氧化治疗冠心病提供一种思路。

  • 标签: NADPH 冠心病 治疗 机制 现状
  • 简介:摘要:胡桃来源于核桃楸提取物,在青龙衣中提取含量范围约0.33-14.04mg/g。以超声波辅助较低温度下萃取效果较好。所提取的胡桃衍生物涉及其烃基、羟基、烃氧基、糖苷基取代以及骨架的还原、并环及低聚等。胡桃是一种有价值的先导药物。

  • 标签: 胡桃醌 氢化胡桃醌 核桃酮 1-四氢萘酮 蒽醌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血红素氧合-1(HO-1)在器官移植中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调节T细胞活化增殖、抑制排斥反应、诱导免疫耐受等方面的作用,以及临床中HO-1表达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血红素氧合酶-1 器官移植
  • 简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关系是近年来血液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分析MDS患者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基因COⅠ和COⅡ是否存在不同于正常组织的突变,这些突变是否为“热点突变”。18例MDS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年龄20—70岁。18例中RA2例,RCMD3例,RAEB7例,AML(MDS转化)5例,MPD/MDS1例。分别提取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颊粘膜细胞的总DNA,用PCR方法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基因COⅠ和COⅡ的高度突变区,以获得528bp(7181—7709)基因片段,产物经纯化后双向测序,将结果与DNA文库标准序列和患者自身正常组织对应序列比较,对突变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的18例患者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基因COⅠ和COⅡ中高度突变区528bp的片段中共发现3个单核苷酸序列突变,分别为7674T—C,7353A—G和7702InsG。前2个突变存在于相同个体的颊黏膜细胞和骨髓细胞,导致编码的异亮氨酸改变为蛋氨酸,蛋氨酸改变为缬氨酸。7702InsG插入仅见于骨髓细胞,导致移码,这可能与MDS细胞突变有关。结论:本研究病例中没有发现文献报道的细胞色素氧化基因COⅠ和COⅡ“热点突变”,但发现3个新突变,提示mtDNA突变在MDS发病中仍然是一个异质性很大的复杂现象,可能是疾病过程中的一个前期或伴随现象。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氧化酶 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