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乳腔镜腋窝淋巴手术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通过掌握乳腔镜相关设备、器械功能,术前与患者有效沟通、术中与手术者密切配合,进行13例乳腔镜腋窝淋巴手术并回顾总结。结果顺利完成13例乳腔镜腋窝淋巴手术。结论通过术前、术中的配合以及良好的设备保障,可以有效提高手术配合质量,保证手术顺利展开。

  • 标签: 乳腔镜 乳腺癌 淋巴清扫 护理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上部癌脾门淋巴转移规律及清扫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上部癌根治性手术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清扫脾门淋巴167枚,单病例清扫脾门淋巴数为0~6枚,平均1.5枚。其中10例(9.1%)脾门淋巴转移。结论脾门淋巴在胃上部癌有较高的转移率和一定的转移规律,有清扫的必要性,术中应根据其临床病理特征选择合理的清扫术式。

  • 标签: 胃肿瘤 胃切除术 脾门 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肢恶性黑色素瘤淋巴术对于Ⅲ期手术病人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间本院收治的78例四肢恶性黑色素瘤淋巴术患者,其中上臂恶性黑色素瘤13例,前臂恶性黑色素瘤12例,手部恶性黑色素瘤15例,大腿恶性黑色素瘤8例,小腿恶性黑色素瘤9例,足部恶性黑色素瘤21例。术前通过查体以及B超、CT等检查方式证实四肢相对应腋窝、腹股沟淋巴肿大,初步定为Ⅲ期病人,给予实施腋窝、腹股沟淋巴术,后通过淋巴病理加以明确,淋巴阳性定为Ⅲ期,阴性者给予去除。结果全部患者均行腹股沟淋巴及腋窝清扫术,腹股沟淋巴患者38例,腋窝淋巴术患者40例;阳性者54例,阴性者24例。极少病例发生淋巴漏、炎症、淋巴管炎及下肢水肿,78例中共有54例证实为淋巴转移,共清扫454枚淋巴,其中172枚(37%)为转移。54例有淋巴转移组随访,49例健在,5例死亡。结论四肢恶性黑色素瘤相对应腋窝、腹股沟淋巴肿大患者,行区域淋巴术是安全及必要的,Ⅲ期病变淋巴可切除,可治愈或延长生命。

  • 标签: 淋巴结清扫术 恶性黑色素瘤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乳腔镜腋窝淋巴时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2005年1月~2011年1月实施乳腔镜腋窝淋巴术的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例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30例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对2组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实验组术后发生上肢感觉障碍6.67%,而对照组高达10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术中出血量、淋巴除数目、上肢水肿、手术时间两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组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乳腺癌手术行乳腔镜腋窝淋巴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腋窝及上臂内侧感觉障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 肋间臂神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保留肩胛下肌群筋膜的方法对腋窝积液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确诊乳腺癌并需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共178例随机分为保留肩胛下肌群筋膜腋窝淋巴组(治疗组,n=98)及切除全部肩胛下肌群筋膜腋淋巴组(对照组,n=80),比较两组在切除淋巴平均数目、拔引流管时间,腋窝皮下积液发生率及患上肢水肿发生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切除腋窝淋巴平均数、腋窝皮下积液例数(发生率)、拔管时间、拔管时间超过14天例数及发生患上肢水肿例数依次为:15.1个/例,6例(6.1%)、7±0.5天、4例及3例,对照组为14.8个/例、9例(11.3%)、9±0.5天、12例及7例.两组均未发生严重水肿.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切除淋巴平均数目无显著差异,但前者拔管时间较后者短,腋窝皮下积液发生率及患上肢水肿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肩胛下肌群筋膜腋窝淋巴的方法较常规方法损伤更小,发生腋窝皮下积液及患上肢水肿的几率低,不影响肿瘤分期.

  • 标签: 乳腺肿瘤 外科手术 皮下积液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期远端胃癌淋巴3站转移率,以规范化指导D2、D2+根治术中淋巴的正确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62例,分析其淋巴转移特点及其D2、D2+根治术手术关联。结果存有第Ⅰ站淋巴转移例数49例,占79.03%;第Ⅱ站淋巴转移例数17例,占27.42%。肿瘤的胃壁浸润深度pT、区域淋巴转移站数及pN个数和Borrmann分型成为重要的预后指标,中pT、pN最为重要;全组病人3年总生存率为56.45%(35/62),死亡27例,其中pT4、pT3、pN3、pN2、BorrmannⅢ、Ⅳ型病人占绝对大多数。结论进展期远端胃癌外科治疗以D2淋巴范围较合理,随着pT、pN分期偏晚,区域淋巴转移站数和个数依次增加,其预后一定出现渐差的趋势。其次须权衡利弊,谨慎把握D2+PAND。

  • 标签: 远端胃癌 D2 PAND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颈癌伴盆腔淋巴转移的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在湘雅附二医院行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除手术治疗3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盆腔淋巴转移者55例,转移率为17.9%,其中闭孔淋巴转移33例,髂内淋巴转移31例,髂外淋巴转移15例,髂总淋巴转移10例。盆腔淋巴转移与临床分期、病灶大小及术前予以新辅助化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类型、组织学类型、病灶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盆腔淋巴转移阳性率受临床与病理多种因素的影响,闭孔淋巴是子宫颈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可以认为前哨淋巴,是否能对早期子宫颈癌患者行前哨淋巴活检术值得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子宫颈癌 盆腔淋巴结转移 新辅助化疗 前哨淋巴结
  • 简介:目的腋窝淋巴阳性数目是影响乳腺癌预后最重要的因子之一,而切除的淋巴数目(1ymphnodesnumber,LNN)可能影响淋巴阳性数目。故探讨评价LNN对淋巴阳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LNN不同,将行全乳切除和腋窝淋巴手术的腋窝淋巴阳性乳腺癌449例分为:A组(LNN〈10)123例,B组(LNN≥10)326例。比较2组临床病理特征,分别使用Kaplan-Meier法和Cox风险模型对患者的无病生存(disease-freesurvival,DFS)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A组的pNl、高淋巴阳性比例和辅助放疗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平均随访:A组43.59个月,B组41.34个月,有可比性。单因素分析显示:pN分期、LNN、淋巴阳性比例、HER-2、辅助化疗方案和辅助放疗是影响DFS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N分期、LNN、淋巴阳性比例、辅助化疗方案和辅助放疗是影响DFS的因素。分层分析显示:在A组中,使用含紫杉类化疗方案和进行辅助放疗的DFS明显优于不使用含紫杉类化疗方案和不进行辅助放疗的DFS,而2种辅助治疗方案对B组的DFS无明显影响。结论LNN的减少可能影响淋巴阳性患者的病情判断和治疗选择。LNN是预测腋窝淋巴阳性乳腺癌患者DFS的一个经济、有效因子。使用含紫杉类化疗方案和进行辅助放疗可弥补LNN不足对DFS的不良影响。

  • 标签: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阳性 淋巴结数目 无病生存期
  • 简介:外科治疗仍然是非小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纵隔淋巴转移与否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预后的主要因素。同时正确的淋巴状况(N—status)和NTNM分期也是指导术后综合治疗的重要依据。而前哨淋巴(SLN)探查是黑色素瘤和乳腺癌手术的重要临床操作。前哨淋巴用来对病理淋巴进行解剖学分区。另外应用病理学切片、免疫组化、RT-PCR技术等可以协助进行病理学或分子生物学肿瘤分期。对于肺癌手术,探查转移前哨淋巴的意义远远大于简单切除所有淋巴

  • 标签: 淋巴结探查 前哨淋巴结 肺癌术后 纵隔淋巴结转移 RT-PCR技术 病理学切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肿大的临床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12月间我院儿科应用高频超声诊断的68例肠系膜淋巴肿大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本组68例患儿中,超声示脐周及右下腹见肿大淋巴32例(47.1%),右下腹见肿大淋巴24例(35.3%),左上腹及脐周见肿大淋巴12例(17.6%);肠系膜见淋巴融合征象33例(48.5%)。超声显示肿大淋巴呈椭圆形或卵圆形,内部有低回声,髓质回声略偏强,皮髓质分界欠清晰,其中肿大淋巴最大28.5mm×14mm,最小10.5mm×5mm,CDFI探及淋巴内部存1条细小彩色血流信号,由淋巴门向淋巴内伸入。经临床证实,本组68例患儿中肠系膜淋巴炎65例(95.6%),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淋巴肿大3例(4.4%)。经临床治疗后2~3个月后复查超声,所有患儿淋巴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及消失。治疗15d后,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频彩超可清晰显示肿大淋巴,可作为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肿大的首要检查手段。采用中西医结果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肿大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P<0.05),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科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高频超声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淋巴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36例临床淋巴增大病例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淋巴大小、形态及回声改变。结果腹腔异常淋巴的准确性可高达81%~92%,敏感性为63%~72%,特异性为91.5%;浅表淋巴肿大的敏感性为75%~96%,且能发现30%~76%的隐匿性转移性淋巴。结论超声诊断淋巴对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声诊断 淋巴结 临床意义
  • 简介:我从读高中开始,就经常淋巴发炎、流脓,肿块久久不散,让我十分痛苦。结婚成家后,我老婆不知道从哪里找来偏方:夏枯草60克,柴胡6克,鲜鸡蛋14枚(煮熟)。先以5碗水,煮草药成汁,去渣,再将熟鸡蛋去壳放入药汁中同煮,以汁尽为度,每次吃1枚,每日服2次,饭后温水送下,连服7日为1个疗程。我按照这样吃了半个月,症状减轻了许多。

  • 标签: 淋巴结核 夏枯草 柴胡 鲜鸡蛋 温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核的CT特征。方法47例颈部淋巴结核患者接受了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其所有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病理学表现,颈部淋巴结核的CT表现分为四型I型结核结节及肉芽肿形成5例;Ⅱ型淋巴干酪样坏死18例;Ⅲ型淋巴包膜坏死21例;Ⅳ型淋巴干酪样坏死破溃并向周围侵犯3例。结论CT可较为准确反映颈部淋巴的病理学变化,对于颈部淋巴结核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结核 颈部淋巴结 CT
  • 简介:摘要目的颈淋巴结核在全身淋巴结核中最为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目前本病虽然不如以前多,但在肺外结核病例中仍居首位。目的讨论颈淋巴结核患者的诊疗体会。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颈部淋巴核的化疗,一般多采用9个月的方案如2RHZ/7RH,2HRE/7RH。脓肿未形成时,在全身化疗的同时,可用1NH、SM等注射于淋巴周围,每周1~3次。

  • 标签: 颈淋巴结结核 诊断
  • 简介:摘要我国传统中医根据部位及病变性质将淋巴核称作瘰疬。淋巴结核是临床常见的结核病之一,肺门淋巴结核、支气管淋巴结核、颈部淋巴结核等是其主要类型。淋巴结核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其发病缓慢,呈黄豆大、鸽蛋大或鸡蛋大形状,质地较硬其起初无痛,有轻度压痛的肿块。随着病情的深入下去,肿块活动度逐渐减少,可排列成串珠状。病症表现有疲乏、盗汗、食欲不振以至消瘦等,严重影响到了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本文探讨了淋巴核的中医治疗方法,并对中医药治疗淋巴核未来的发展作为展望,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 标签: 中医药 淋巴结核 进展 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颈部淋巴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9名患有颈部淋巴肿大者进行检测。通过二维超声观察与测量淋巴的形态、数量、大小、纵横比(L/T)、内部回声、CDFI测量血流阻力(RI)、搏动指数(PI)来筛查良性淋巴病变与恶性淋巴病变。结果良性淋巴回声以中央型为主。淋巴皮质与髓质分界清晰,边界光滑,淋巴门型血管走形规则,无扭曲现象;恶性淋巴病变以周边型和混合型为主。淋巴呈多个融合现象或分叶状,内部回声较低,可见走行迂曲或不规则状血管,淋巴门状血流现象分布消失,测量RI值较良性淋巴明显增高。结论超声通过对淋巴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测量与分析,可以对良性淋巴病变与恶性淋巴病变做出初步的诊断,为临床治疗与穿刺活检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超声 颈部淋巴结 病变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