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世纪50年代以前,阴茎癌曾是我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发病率逐渐下降,已成为较少见肿瘤。阴茎鳞癌是阴茎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95%以上。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阴茎癌原发灶的主要方法,

  • 标签: 阴茎癌 淋巴结清扫术 男性泌尿生殖系统 诊治 手术治疗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食管癌手术治疗原则以及淋巴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食管癌患者86例,将其按照手术治疗中淋巴方式分成Sweet路径组和Ivor-Lewis路径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weet组手术时间较Ivor-Lewis组发生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淋巴数目和3年生存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严格掌握食管癌治疗原则、手术指征,对淋巴方式进行合理选择可有效改善临床疗效,值得关注。

  • 标签: 食管癌 治疗原则 淋巴结清扫 手术指征
  • 简介:目的分析胸段食管鳞癌中肝总淋巴转移规律,探讨肝总淋巴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682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胸段食管鳞癌区域淋巴转移情况、肝总淋巴转移率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682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共清扫淋巴18277枚,平均清扫27枚/例,淋巴转移率为55.87%(381/682),淋巴转移度为7.87%(1438/18277)。在所有清扫淋巴中,贲门旁淋巴、喉返神经旁淋巴、胃小弯淋巴、颈段食管旁淋巴、胃左动脉旁淋巴转移率较高,而肝总淋巴转移率最低,并且无单独肝总淋巴转移,全部伴有区域淋巴转移。682例患者共清扫肝总淋巴1480枚,平均清扫2枚/例。24例患者发生肝总淋巴转移,淋巴转移率为3.52%(24/682),淋巴转移度为2.16%(32/1480)。胸上、中、下段食管鳞癌肝总淋巴转移率分别为2.33%(1/43)、3.76%(16/425)、3.27%(7/214),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95,P〉0.05);T1、T2、T3期患者的肝总淋巴转移率分别为2.35%(2/85)、5.46%(10/183)、2.90%(12/414),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50,P〉0.05);高、中、低分化食管鳞癌患者肝总淋巴转移率分别为0(0/63)、3.50%(16/457)、4.94%(8/162),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59,P〉0.05);肿瘤直径≤3em、〉3CA且≤5cm、〉5cm的患者肝总淋巴转移率分别为2.59%(6/232)、3.02%(11/364)、8.14%(7/86),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67,P〈0.05);N分期中N0、N1、N2、N3期患者的肝总淋巴转移率分别为0(0/301)、2.53%(

  • 标签: 食管肿瘤 肝总淋巴结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传统的甲状腺癌根治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大且颈部留有较长的手术疤痕,颈部皮肤感觉丧失,对患者的生理上和心理上都造成很大危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自从我院于2012年6月开展Miccoli术式颈择区淋巴术,由于该手术方式出血少,切口小,创伤少,术后恢复快且美容效果好(颈部无明显疤痕)等特点值得在年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尤其年轻女性患者)手术中推广使用及外科医生的重视。现将手术的配合总结如下

  • 标签: Miccoli术式 腔镜 颈侧择区淋巴结清扫 微创手术 手术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同期行淋巴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收治并行淋巴转移的甲状腺癌60例病例资料。结果甲癌60例,52例原发癌灶为多中心性。改良清扫患者颜面浮肿率降低,渗出减少、术后恢复时间缩短。结论发生淋巴转移的甲状腺癌,应行全甲状腺切除及淋巴,同期改良淋巴不但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高,而且远期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癌 双侧颈清扫术 同期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阔筋膜腹股沟淋巴术治疗阴茎癌的肿瘤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104例临床分期≤N:阴茎癌患者施行了201次保留阔筋膜腹股沟淋巴术。采用经典根治术清扫范围,腹股沟浅组淋巴整块清除。打开股管前方筛筋膜后清扫深组淋巴,阔筋膜完整保留并与皮下组织点状缝合,未行缝匠肌转位。分析患者的生存、局部复发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清扫淋巴数目为12.5枚/。l例(1%)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阔筋膜边界以外的局部复发。3年总的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92.1%,其中pN。、pN。、pN。、pN。患者分别为100%、91.3%、80.0%和33.3%。共59次并发症发生(29.3%),包括切口感染(2.5%)、皮瓣坏死(5.5%)、淋巴肿(11.8%)、血清肿(1.5%)、淋巴囊肿(5.0%)、感觉异常(3.5%)和深静脉血栓形成(O.5%)。结论保留阔筋膜腹股沟淋巴术治疗无淋巴外侵犯的阴茎癌其控瘤效果与经典根治术相似,但并发症明显减少。

  • 标签: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并发症 阴茎肿瘤 阔筋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更好的进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的护理配合,提高手术配合的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40例的早期宫颈癌患者采用早期宫颈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注意事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配合效果满意。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默契的手术配合,患者手术体位恰当的位置,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和手术中密切观察病情是配合此类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腹腔镜 广泛性子宫切除 手术配合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引导下腹股沟淋巴术在阴茎癌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阴茎癌提供新的方法。方法2013年8月至2013年10月,对3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后确诊为阴茎鳞状细胞癌的患者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术,清扫范围包括腹股沟浅组和深组淋巴。结果病理证实3例均为鳞状细胞癌,阴茎癌原发灶TNM分期/Broders分级:病例1与病例2均为T2/G1,病例3为T2/G2。3例患者6侧腹股沟区共检出77枚淋巴,平均每切除淋巴12.8枚,其中检出5枚(6.5%)阳性淋巴。术后无伤口感染、皮肤坏死、伤口裂开、淋巴囊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术保证了清扫的高效,明显减少了并发症。

  • 标签: 阴茎肿瘤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腹腔镜
  • 简介: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日趋规范化.如何使手术做到精准、适当和个体化?长期以来外科医生对乳腺癌腋窝淋巴(axillarylymphnodedissection,ALND)的理解和处理有很大差异.本文从前哨淋巴活检(sentinellymphnode,SLNB)开始,根据作者临床实践体会及文献资料浅谈乳腺癌腋窝外科处理的相关问题,以期抛砖引玉,共同讨论,促进乳腺癌外科手术水平的提高.

  • 标签: 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窝淋巴结清扫 乳腺癌 功能性 癌外科手术 通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小儿肠系膜淋巴肿大是儿科常见的疾病,特别是近几年来,高频探头在小儿腹部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淋巴被探及.并且大多数淋巴的长径〉1om,导致淋巴炎诊断急剧上升,然而随访大多数患者短时间不能消失,降低了淋巴炎的可信度.通过对在我院就诊的517例肠系膜淋巴肿大患者的分析,旨在深入探讨超声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超声特征 小儿 淋巴结炎 诊断价值 高频探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碳对EGC的前哨淋巴(SLN)示踪价值,并对前哨淋巴的病理及临床分布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住44例胃癌患者,对患者进行开腹搜查并于肿瘤附近浆膜下注射纳米碳,最先染色的即为SLN,将SLN送检病理科明确检查并评估其价值。结果44例胃癌病人成功检测率为95.7%,检出总SLN为54枚,平均(1.22±0.54)枚/例,将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两组患者进行淋巴转移率比较,淋巴转移率分别为4.6%和47.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测量准确率及敏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是示踪胃癌前哨淋巴的敏感方法,正确使用纳米碳可以显著提高检出率,对于预测SLN检测区域淋巴转移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早期胃癌 前哨淋巴结 淋巴转移 纳米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使用彩超来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80例患有肠系膜淋巴炎的患儿,采用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80例患者中,有97.5%的患儿显示为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肿大,其位置多在腹部的左右侧或者脐周围,并且该淋巴均为多发性肿大,不存在单发患儿。结论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炎症上使用彩超进行,其操作简单,且图像清晰,确保了诊断率及诊断效果,是值得临床推广的常用方法。

  • 标签: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 彩超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期间门诊及住院的90例急诊腹痛患儿进行超声检查。结果肠系膜淋巴炎患儿多数在脐周和(或)右下腹可探及椭圆形肿大淋巴。结论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炎的准确性较高,对临床诊断治疗及病例追踪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 高频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淋巴结核CT表现的分析,提高对淋巴结核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颈部淋巴结核15例患者的资料,其中男7例,女8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年龄21-63岁,平均32.73岁。病史最短3周,最长8年。结果15例均为多个淋巴同时受累,多累及多个区域淋巴(10例,占66.7%),累及单一区域淋巴较少(5例,占33.3%),以中下颈部为多见。CT扫描表现为多个淋巴异常,体积大小不等,密度不均,可见斑点状钙化;增强表现分为3型l型均匀强化;2型环状强化;3型不均匀强化。以环状融合强化最具特征。结论颈部淋巴结核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结核 淋巴结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随机对98例颈部淋巴肿大的患者进行了多普勒频谱变化与血液强调分级研究,并进行了病例对照,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良、恶性淋巴之间在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和速度时间积分(VTI)三项指标中有显著差异,即在恶性淋巴肿大时这三项指标明显高于良性淋巴肿大。从PSV比较,以PSV15cm/s作为区分良恶性肿大淋巴阈值,诊断恶心淋巴肿大的敏感性58.3%,特异性80.6%,从血流分级情况观察,良性淋巴肿大以Ⅱ、Ⅲ级血流为多,恶性淋巴肿大以Ⅲ、Ⅳ级淋巴肿大为多,但需要注意的有些慢性结核性淋巴炎血流Ⅲ级较多,与恶性淋巴鉴别有一定困难。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部淋巴肿大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淋巴结 鉴别诊断
  • 简介: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例腹痛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和总结了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炎的特点和诊治体会。其中,经过7天治疗,该患儿的症状全部得到改善,无任何不适感,且给予复查血常规及腹部彩色B超均显示为正常故痊愈而出院。通过分析发现小儿腹痛多出现在脐周或右下腹,此时,要注意想到急性肠系膜淋巴炎,并注意询问患儿是否同时合并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尽早明确诊断,同时还要避免误诊,以免影响惠儿的诊治。

  • 标签: 小儿腹痛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