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胃周淋巴是胃癌根治术重点和难点之一,临床上已广泛开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结合文献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淋巴问题做一综述。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淋巴主要应用于进展期胃癌,顺利完成淋巴要求施术者必须熟悉腹腔镜视角下的解剖定位标志、各组淋巴在腹腔镜下的解剖位置、各个解剖平面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等。

  • 标签: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淋巴结 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除术经腹腔镜与开腹施术两种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50例宫颈癌患者,在自愿原则下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对比2组患者术中术后等各方面的数据差异。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数据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术在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疗效上,与开腹手术相当,可作为早期子宫颈癌手术治疗的选择术式之一,值得推广。

  • 标签: 宫颈癌 腹腔镜 开腹手术 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
  • 简介:乳腺癌是危及女性生命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中国乳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约3%,其中京、津、沪等经济发达地区,乳腺癌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1]。准确的临床分期尤其是腋窝转移淋巴分级对评估患者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研究发现有腋窝淋巴侵犯的乳腺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相对于无腋窝淋巴转移患者下降40%[2]。以前临床上评价腋窝淋巴转移情况主要依靠腋窝淋巴(axillarylymphnodedissection,ALND),致使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均接受了腋窝淋巴。自从20世纪90年代前哨淋巴活组织检查(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首次应用于乳腺癌手术以来,SLNB逐渐改变了上述状况,使得SLNB阴性的乳腺癌患者避免接受ALND,SLNB现已成为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进行ALND的主要依据[3]。近年来,临床研究结果提示部分SLNB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即使不接受ALND,其预后也不会因此受到影响[4],这引起了学者对SLNB阳性乳腺癌患者是否一定要行ALND问题的思考。笔者就近年来有关SLNB指导腋窝淋巴切除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展望SLNB在未来临床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术在临床颈淋巴阴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临床颈淋巴阴性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患甲状腺、峡部切除及对甲状腺腺叶次全切术+中央区淋巴术,术后长期随访.结果24例出现中央区淋巴转移,48例未出现中央区淋巴转移,随访1.5~4.5(3.4±1.1)年,4例患者出现喉返神经麻痹,均在4个月内恢复正常.4例患者术后第3年发现颈部淋巴转移,余患者均未见转移.结论临床颈淋巴阴性PTMC患者易出现中央区淋巴转移,行中央区淋巴术对临床颈淋巴阴性PTMC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可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颈淋巴结清扫术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临床颈侧淋巴结阴性
  • 简介:摘要通过对40例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术的患者术后发生肠梗阻的原因分析,针对术前术后不同时期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对策,从而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通过临床观察,针对手术不同时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

  • 标签: 全子宫切除 盆腔淋巴结清扫 肠梗阻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Focus超声刀在乳腺癌腋窝淋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7例乳腺癌腋窝淋巴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6例使用超声刀,41例用电刀,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损伤(血管、淋巴管、神经损伤)、淋巴检测、术后24h引流量、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差别。结果两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术中副损伤率、淋巴检出数无明显差别(P>0.05);对比手术时间、术后24h引流量、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超声刀组均优于电刀组(P<0.01)。结论应用Focus超声刀行乳腺癌腋窝淋巴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减轻患者术后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超声刀 腋窝淋巴结清扫
  • 简介:随着胃上部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不断成熟,该术式已逐渐被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接受.不同于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中已经规范化、程序化的D2淋巴,胃上部癌腹腔镜脾门淋巴的指征和方式尚存争议,阻碍其推广的问题涉及是否联合脏器切除、手术路径选择以及对脾门区血管多变的解剖结构的认识等.同时,腹腔镜脾门淋巴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也有待更多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进一步证实.随着手术理念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胃上部癌腹腔镜脾门淋巴术将会不断成熟.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胸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中二野淋巴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胸段食管癌患者72例,采用经右侧第五肋间前外侧切口+上腹正中切口行食管-胃右胸顶吻合术,观察二野淋巴的效果。结果72例患者无手术死亡及吻合口漏,围手术期一过性房颤4例,胸胃排空障碍1例,胃食管反流6例,吻合口轻度狭窄2例,上切缘癌残留1例,肺不张2例,肺部感染5例,声音嘶哑1例,乳糜胸2例。检出淋巴1296枚,淋巴阳性率为12.5%(162/1296),淋巴转移率为73.61%(53/72)。随访1年,生存率91%(66/72)。结论经右侧胸腹二切口行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术野暴露充分,更便于肿瘤切除和淋巴,残端阳性率低,术后并发症少。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新型路径淋巴联合胃周血管阻断术治疗ⅢC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收治的142例ⅢC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新型路径淋巴联合胃周血管阻断术70例(联合组)、行单纯新型路径清扫淋巴72例(单纯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门静脉血中CEAmRNA阳性率和术后肿瘤的远处转移率.采用门诊、住院、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联合组和单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数目分别为(184±26)min、(282±80)mL、(28±5)枚和(180±28)min、(355±85)mL、(27±5)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2,5.267,0.496,P>0.05).联合组和单纯组患者进腹后门静脉血CEAmRNA阳性率分别为10.0%(7/70)和9.7%(7/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3,P>0.05);淋巴后CEAmRNA阳性率分别为2.9%(2/70)和16.7%(12/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40,P<0.05);全胃切除术后CEAmRNA阳性率分别为4.3%(3/70)和4.2%(3/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术后3年139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3.5个月(12.0~42.0个月).联合组和单纯组患者术后1年肿瘤远处转移率分别为7.1%(5/70)和8.3%(6/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0,P>0.05);联合组和单纯组患者术后3年肿瘤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3.3%(23/69)和51.4%(36/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0,P<0.05);联合组和单纯组患者远处实质器官转移率分别为10.1%(7/69)和44.3%(31/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390,P<0.05).结论新型路径淋巴联合胃周血管阻断术能及时阻断ⅢC期胃癌根治�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结清除术 胃周血管阻断术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D2根治术中行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中上部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脾组50例行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术;切脾组46例行全脾切除术。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No.10淋巴转移率、淋巴转移度及平均清扫No.10淋巴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脾组发生并发症3例(6.0%),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和肠梗阻各1例;切脾组发生并发症5例(10.9%),其中胰漏2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腹腔出血1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术能够取得同切除脾脏相同的效果,且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 标签: 胃癌 D2根治性切除术 脾门淋巴结清扫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阳性与淋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预防性颈淋巴的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资料.女36例,男14例.结果根据患者中央区淋巴阳性数目分为3组:中央区淋巴转移数=1(A组,n=21),中央区淋巴转移数=2(B组,n=11),中央区淋巴转移数≥3(C组,n=18),各组相应淋巴受累的风险分别为47.5%、81.8%、88.9%(P=0.012).单因素分析提示T3~4及中央区淋巴阳性数≥2枚是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中央区淋巴阳性数≥2枚是独立的危险因素(OR4.67,95%CI1~22),阳性预测值为86.2%.结论T3~4或中央区淋巴阳性数量≥2枚是PTC淋巴转移的高危因素,可考虑行预防性颈部淋巴.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 侧区淋巴结 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Ⅵ区淋巴转移状态预测颈部淋巴阴性(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0月接受同预防性颈部淋巴(Ⅱ~Ⅴ区或Ⅱ~Ⅳ区)的73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Ⅵ区淋巴转移与淋巴转移的相关性.结果73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淋巴转移率为16.4%(12n3),Ⅵ区淋巴转移率为42.5%(31/73),多因素分析显示Ⅵ区淋巴转移是影响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7.3,P=0.020).结论Ⅵ区淋巴转移状态用于预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转移是可行的.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淋巴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除术在cNo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7月收治的89例cNo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病例,按是否行中央区淋巴除分为2组,未行中央区淋巴除共40例(A组),行中央区淋巴除共49例(B组).对89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对比分析2组cN0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术后并发症、5年随访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A、B2组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年后,2组均无死亡,无对淋巴及远处转移;但同颈部淋巴转移率方面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行中央区淋巴除术是必要、安全的.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中央区 颈淋巴结清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超产生颈部VI淋巴和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234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颈部VI淋巴和甲状腺疾病之间存在的关系和联系。结果:30例单纯性甲状腺肿,10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1例(10.596)颈部VI淋巴肿大;28例桥本氏病,8例(28.6徇颈部VI淋巴肿大;51例甲状腺腺瘤,2例(3.9%)颈部VI淋巴肿大;11例甲状腺癌,8例(72.8%)淋巴肿大,9例亚急性甲状腺炎,3例(33.3%)淋巴肿大。结论:甲状腺疾病发病率较高,患者进行诊断时除了结合临床症状外还应该加强超声颈部VI淋巴检测,对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等具有重要帮助。

  • 标签: 超产生颈部VI淋巴结 甲状腺疾病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对于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痛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淋巴肿大的标准,探查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患儿的淋巴肿大部位多集中在脐周,肿大的淋巴横纵径、存在形式有明显的变化。结论肠系膜淋巴探查在腹痛患儿诊断及治疗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肠系膜 淋巴结 腹痛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技术在腹部常见淋巴肿大诊断中的应用方式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部淋巴肿大患者共70例,均予以超声检查诊断,观察图像特点并分析临床特征,结合周围脏器病变检查诊断,分析统计腹部淋巴肿大的相关因素及类型、性质特点。结果70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共发现25例腹部淋巴瘤、32例转移性淋巴、13理例炎性淋巴,转移性淋巴是占比最大的常见腹部淋巴肿大(P<0.05)。腹部淋巴瘤大小为4.2×3.2~16.3×14.0cm?,明显大于炎性淋巴与转移性淋巴(P<0.05);腹部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炎性淋巴单发率分别为36.0%、21.9%、84.6%,多发率分别为64.0%、78.1%、15.4%,腹部淋巴瘤及转移性淋巴瘤多发患者居多、炎性淋巴患者单发者居多(P<0.05)。结论超声检查腹部常见淋巴肿大特征明显,且淋巴肿大与周边脏器病变有关,是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有效依据。

  • 标签: 超声 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3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部分伴有发热、呕吐。结论超声检查对肠系膜淋巴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治疗以调整肠道微生态环境及缓解症状为主。

  • 标签: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小儿肠系膜淋巴炎属于古代医籍中“腹痛”范畴,古代医家对其的发病及病因病机各有不同的论述,现代医家对其的发病机理作了深入探讨,多数学者认为外邪侵袭客于胃肠,乳食积滞胃肠,中焦气机壅滞,阻碍气机,不通则痛。

  • 标签: 肠系膜淋巴结炎 湿热壅滞 乳食积滞 胃肠结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