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局部进展期胃癌的合理淋巴范围一直存在争议。随着国内外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结果的发表,D:根治术作为局部进展期胃癌治疗的标准手术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已达成共识。但由于JCOG9501研究设计的局限性,其结果未能明确国内常见的T4期和N3期胃癌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No.16淋巴清扫的意义。行脾切除术彻底清扫脾门淋巴(No.10淋巴)的意义尚待JCOG0110研究的最终结果证实;虽然第3版日本胃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将肠系膜上静脉根部淋巴(No.14v淋巴)和胰头后淋巴(No.13淋巴)转移阳性归为远处转移(M1期),但对于幽门下淋巴(No.6淋巴)明显阳性及远端进展期胃癌侵犯十二指肠的患者,仍推荐行D2根治术+No.13和No.14v淋巴术。淋巴数目与淋巴外软组织清扫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淋巴范围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进行胃癌根治切除术的患者9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D2清扫术;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D1清扫术,最后观察两组的预后相关指标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与术后生存率,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率比较,术后1年无明显差别,术后2年~4年,观察组生存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年生存率为91.11%(41例),术后2年生存率为86.66%(39例);对照组术后2年生存率为75.55%(34例),术后2年生存率为68.88%(31例)。且其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中,淋巴采取D2清扫术具有较好的预后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淋巴结清扫范围 胃癌根治术 预后
  • 简介:我国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同时进展期胃癌占胃癌比例高达90%左右。现阶段,外科手术仍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目前唯一可能根治胃癌的方法。胃癌D2根治术作为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术式,已获得广泛的认可与普及,选择其中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进一步行扩大的淋巴可以提高疗效。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淋巴结清扫 D2根治术 临床 个体 癌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颈部淋巴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thyroidcarcinoma,DTC)恶性征不明显、无明确颈部淋巴转移证据、肿瘤较小DTC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筛选条件的DTC患者病历资料,甲状腺患腺叶全切+峡部切除患者80例纳入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预防性淋巴(Ⅵ区)清扫患者104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血清钙与PTH水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预防性淋巴病理证实阳性率9.61%,随访时间24个月~5年,均存活;观察组手术时间(62±11)min高于对照组(50±9)min,术后24h血清钙、PTH水平分别为(0.7±0.6)mmol/L、(7.0±1.1)ng/L低于对照组(1.1±0.5)mmol/L、(7.8±1.5)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12个月血清钙与P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症状发生率6.73%高于对照组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恶性征不明显、无明确颈部淋巴转移证据、肿瘤较小DTC患者,综合清扫风险收益情况,不主张行预防性颈部淋巴

  • 标签: 甲状腺癌 分化型 颈部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改进,对肺癌综合认识的不断提升,全胸腔镜手术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一种新型微创胸外科手术方式。与传统剖胸手术相比,胸腔镜微创手术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因此在胸外科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原发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中,全胸腔镜手术疗效显著,逐渐获得广泛认可。

  • 标签: 全胸腔镜 肺癌 淋巴结清扫
  • 简介:目的:探讨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结合盆腔淋巴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妇产科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早期宫颈癌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术(LPL+TLRH)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40例经腹广泛子宫切除术和淋巴术的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性进行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及术中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切除淋巴数目、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配合LPL+TLRH治疗早期宫颈癌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 标签: 宫颈癌 广泛全子宫切除术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外科手术是Ⅰ,Ⅱ期和部分可切除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最佳治疗方式,Wright等对NSCLC的外科治疗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和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结论认为由于缺乏较好的试验方法和样本量的不足,很难得出对于局部NSCLC外科治疗的显著疗效,但发现完全性淋巴术后会比淋巴采样术后获得更好的生存受益;同时也显示对于ⅢA期NSCLC外科手术的作用尚不清楚.而AJCC2003年对Ⅰ期NSCLC治疗指南指出:对于Ⅰ期NSCLC单纯的外科手术被认为是最佳的治疗模式,而且外科手术必须达到彻底切除并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合格的和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实施手术.

  • 标签: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清扫 应用指征 NSCLC 最佳治疗方式 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早期乳腺癌不同腋窝淋巴术的不同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17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腔镜下淋巴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淋巴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数量等临床手术指标与对照组对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满意度9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淋巴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对明显,治疗满意度较高,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乳腺癌 腋窝淋巴 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N0期单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与清扫中央区淋巴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临床颈淋巴阴性单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6例,回顾性分析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包膜侵犯、年龄及肿瘤有无完整包膜与对中央区淋巴转移有无相关性.术后定期行颈部超声检查,跟踪是否颈部淋巴转移.结果淋巴转移检出率平均右侧3枚/例、左侧4枚/例,其中83例发现中央区淋巴转移,转移率为44.62%.其中有2例近峡部肿瘤发生对转移,同无转移,转移率为1.08%.其中同中央区淋巴阳性率为43.55%(81/186),对中央区淋巴阳性率11.83%(22/186)(见附表1).年龄、肿瘤有无浸润包膜、肿瘤包膜是否完整、肿瘤的位置及肿瘤大小是PTMC颈部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术后并发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为2.15%(4/186),71例(38.17%)患者术后出现低钙血症,血甲状旁腺PTH低于参考值下限,69例治疗后恢复正常.2例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损伤并发症发生.结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当年龄≥45岁,肿瘤已侵犯甲状腺被膜,肿瘤位置在近峡部及下极时,肿瘤最大径≥0.5cm时)临床颈淋巴阴性(cN0)单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并中央区淋巴具有重要意义并安全可行.反之,为预防术后并发症及部分患者对术后内分泌抑制治疗依从性差的情况发生,可行患叶+峡部及同中央区淋巴术.关键词cN0;单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淋巴术中图分类号R73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18-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手术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8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70例术中进行了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观察组),158例术中未进行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1年、3年、5年、10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转移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清扫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与术后生存率、肿瘤复发率、肿瘤转移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手术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与患者预后无显著相关性,术中无需进行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

  • 标签: 肠系膜血管 预后 淋巴结清扫 结直肠癌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切除并腋窝淋巴术与保乳根治术临床比较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6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Ⅰ组(乳房切除并腋淋巴术组)30例和治疗Ⅱ组(保乳根治术组)30例。结果两组术后生存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术远处转移率低于保乳根治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缺血、患上肢肿胀及功能障碍发生。结论保乳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乳房形态,相比较乳房切除并腋窝淋巴术将乳房切除,除了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同时为患者解决了乳腺癌术后的美观问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房切除并腋淋巴结清扫术 保乳根治术 乳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术经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两种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40例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术(腹腔镜组)与随机选取的同期67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的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情况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P<0.01);腹腔镜组淋巴除数目多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量、输血比例、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P<0.05),但两组间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三天白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术可达到同类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广泛子宫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术(ALND)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2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乳腺癌ALND中保留ICBN的患者有90例(ICBN保留组),切除ICBN的患者有138例(ICBN切除组)。并对两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时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的感觉进行观察。两组患者间感觉异常发生率和上肢水肿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淋巴检出数目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术后1、6、12个月时,ICBN保留组患者感觉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42.2%(38/90)、43.3%(39/90)和33.3%(30/90),明显低于ICBN切除组的84.1%(116/138)、81.2%(112/138)和80.4%(111/138)(χ2=43.491、34.847、51.214,P均〈0.001)。术后1个月时,ICBN保留组患者的主观感觉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ICBN切除组[27.8%(25/90)比46.4%(64/138),χ2=7.918,P=0.005];而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主观感觉异常发生率相似[13.3%(12/90)比21.0%(29/138),χ2=2.179,P=0.140;8.9%(8/90)比15.2%(21/138),χ2=1.965,P=0.161]。术后1、6、12个月时,ICBN保留组患者的客观感觉异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ICBN切除组[35.6%(32/90)比76.8%(106/138),41.1%(37/90)比76.8%(106/138),31.1%(28/90)比76.8%(106/138),χ2=38.807、29.693、46.953,P均〈0.001)。并且,ICBN保留组与ICBN切除组患者间淋巴的检出数目相似[(19±4)枚比(18±3)枚,t=1.848,P=0.066],术后上肢水肿的发生率也相似[术后1个月:11.1%(10/90)比15.2%(21/138),χ2=0.782,P=0.377;术后6个月:15.6%(14/90)比15.9%(22/138),χ2=0.006,P=0.938;术后12个月:16.7%(15/90)比15.9%(22/138),χ2=0.021,P=0.885]。中位随访14个月(12~41个月)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乳腺癌ALND中保留ICBN在术后早期可以明显降低感觉异常的发生�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肋间臂神经
  • 简介:手术采用5孔法,按日本学组提出的3间隙原则进行,TME手术完成第一间隙完整切除后,保护下腹神经丛及下腹神经,清扫其与髂总动脉、髂内动脉之间的第二间隙淋巴,以及髂内外动脉间闭孔内的第三间隙淋巴脂肪组织。可视肿瘤部位、肿瘤浸润深度以及侧方淋巴肿大情况,选择性行单的侧方淋巴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淋巴结切除术
  • 简介: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Ⅵ区淋巴术中喉返神经的保护。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肿瘤医院甲状腺外科行标准根治术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初治患者38例,52行Ⅵ区淋巴清扫14例),均游离保护喉返神经全程。术后分组检测淋巴转移发生率,评估近期(术后1周)及远期(术后3月)喉返神经损伤情况。38例(52)患者Ⅵ区淋巴转移发生率38.46%,术后近期呛咳2例,声调降低1例,确定声带麻痹1例。甲状腺癌初治患者根治术中行Ⅵ区淋巴时,通过暴露及保护喉返神经,不增加其损伤几率。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分化型 Ⅵ区淋巴结清扫 喉返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胸腔镜手术进行临床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进行临床治疗,手术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个数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肺癌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 标签: 两孔 胸腔镜肺叶切除 肺癌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