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病原微生物检验在儿童细菌腹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中心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集的50例小儿细菌腹泻患儿作为观察样本,予以病原微生物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84.0%(42/50),其中42.86%为志贺菌,28.57%为肠致病大肠杆菌,19.05%为弧菌属,9.52%为其他。结论:肠致病大肠杆菌、弧菌属、志贺菌与儿童细菌腹泻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病原微生物检验有利于提高检出率,为临床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病原微生物检验 儿童 细菌性腹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臭氧治疗细菌阴道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120 例细菌阴道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60 ),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臭氧治疗(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臭氧治疗在细菌阴道炎患者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臭氧 细菌性阴道炎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细菌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情况。方法:于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我疾控中心收治的78例细菌食物中毒患者作为观察样本,所有患者的粪便、呕吐物均需要开展微生物学检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各细菌微生物检出率结果显示,副溶血性弧菌最高,大肠杆菌最低,分别为37.2%、5.1%;粪便是检出病原菌的主要来源,其同肛拭子、呕吐物的微生物检出率进行比较,具备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即P<0.05。结论:通过微生物学检验科对细菌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进行明确,能够为预防和治疗细菌食物中毒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微生物学检验 细菌性食物 食物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产儿细菌脑膜炎发生的风险因素进行观察分析,对早产儿细菌脑膜炎的早期风险评估和干预方案的制订进行指导。方法:选择某院于2019年5月-2020年1月份就诊的40名患有细菌脑膜炎的新生儿40名作为细菌脑膜炎的新生儿作为细菌脑膜炎的对照组40名,作为细菌脑膜炎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剖宫产、产程延长、羊水污染、胎儿窘迫及脐带感染均与早产儿细菌脑膜炎发生无关;低体质量、胎膜早破、母体GBS定植及败血症均可能是早产儿细菌脑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体质量、胎膜早破、母体GBS定植及败血症为早产儿细菌脑膜炎的危险因素。40例细菌脑膜炎早产儿中,治愈21例(52.50%),好转13例(32.50%),无好转或疗程不足自动出院5例(12.50%),死亡1例(2.50%)。结论:早产细菌脑膜炎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与早产、胎膜早破、母体某院GBS定植和败血症感染等密切相关。

  • 标签: 早产儿 细菌性脑膜炎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非细菌膀胱炎治疗中经膀胱内灌注方式应用透明质酸钠的疗效。方法:试验者是2021.01至2022.10在医院治疗的非细菌膀胱炎患者30例,均接受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分析治疗后疗效。结果:30例患者经治疗后,疼痛程度、下尿路症状以及膀胱容量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经膀胱内灌注应用透明质酸钠方式治疗,可使得患者疼痛症状及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对改善其生活质量起着积极意义,适宜推广。

  • 标签: 非细菌性膀胱炎 透明质酸钠 经膀胱灌注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联合甲硝唑对细菌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环境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 260 例细菌阴道炎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 130 例,分别实施 甲硝唑栓 与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联合 口服甲硝唑片 进行治疗,比较两组阴道微环境的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 阴道 分泌物无异常、 阴道 pH 值 > 4.5 、 胺臭味试验 呈阴 以及 线索细胞 呈阴 的例数均高于参照组,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 显著高于参照组, 有统计学价值( P<0.05 )。 结论:对细菌阴道炎患者采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联合 口服甲硝唑片 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阴道微环境,值得借鉴。

  • 标签: 乳酸杆菌活菌制剂 甲硝唑 细菌性阴道炎 阴道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真菌鼻-鼻窦炎合并细菌感染的CT影像特征。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37例真菌鼻-鼻窦炎患者视为参照组,将同期于本院就诊的37例真菌鼻-鼻窦炎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视为研究组,为患者均实施CT检查,分析CT影像特征。结果:两组患者的病灶位置主要在上颌窦,病灶发生位置比较无显著差距(p>0.05)。入选患者CT影像均具有鼻窦壁增厚、鼻窦内软化组织影及钙化灶的特征,但是研究组患者中液平特征的患者数量居多,与参照组数量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窦壁破损程度比较方面,研究组患者重度及广泛受损患者数量高于参照组,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菌鼻-鼻窦炎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多具有受累鼻窦壁增厚,鼻窦内软组织影及钙化灶等CT影像特征,部分患者具有液平的特征,且患者鼻窦壁损害严重。

  • 标签: 真菌性鼻-鼻窦炎 细菌感染 CT影像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在结合肺源心脏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CNKI、万方等数据库收集相关的学术期刊进行分析和总结,阐述相关的护理现状及相关研究进展。肺源心脏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除了对急慢性的肺源心脏病患者进行抢救外,还需要专业的护理来缓解患者的病情,这对于控制和降低该病的死亡率有显著意义。目前通过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等。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而进行针对系统的护理干预,才能逐步缓解肺源心脏病患者的病情和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肺源性心脏病 护理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