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大学英语》课程,秉承着跨文化交际的作用,在近年来的教学过程中输入大量的目的语文化思想,忽视了本土文化的教学,是教育者们需要重视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河南高校的学生来说,将本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也能够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功能。本文以培养河南学生的文化自信为目的,探索将中原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

  • 标签: 文化自信 中原文化 大学英语 教学研究
  • 简介:<正>活动在祖国南疆的广西越人,早在先秦时期,就与中原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一、从考古材料看考古资料对研究氏族、部落、部族、民族的起源以及民族迁徙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正如苏联民族学家伊茨所说:“考古学材料从来也不可能和具体的民族共同体绝对地联系在一起,但是这种材料能帮助找到共同体,并确定类似文化因素的起源.”广西越人先民的文化什么时候开始与中原发生联系呢?从目前所知道的出土文物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梗概.1979年在广西西部的百色盆地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打制石器.这

  • 标签: 广西 先秦时期 中原文化 壮语 社祭 商周时期
  • 简介:2009年12月14日至20日,应中国国民党邀请,由中共中央委员、河南省委原书记徐光春率团,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省委常委、秘书长曹维新和各省辖市、省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共660多人组成的参访团,会同2200多名河南游客组成的旅游团,赴台湾各地进行参访并展开多项活动。这是2009年河南省的重大活动之一,涵盖文化、经贸、旅游、教育等多个领域,是河南省近年来赴台交流团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

  • 标签: 河南省委 中原文化 活动综述 中共中央委员 省委常委 中国国民党
  • 简介:中原物》是由河南博物院主办的文物考古类学术期刊.其前身是1977年河南省博物馆创办的《河南文博通讯》,1981年更名为《中原物》季刊,2000年改为双月刊.到今年第4期,刊物发行整100期.为了感谢学术界多年来对《中原物》的支持和厚爱,更好地总结经验,促进学术研究,尤其是深化对中原明的研究,2001年8月20日至23日在郑州举行了《中原物》百期纪念暨中原明学术研讨会.

  • 标签: 中原文明 文物考古 纪念 学术研讨会 学术界 学术研究
  • 简介:楚辞是在中国南方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中所产生出来的抒情诗,有着显著的地域特征。但是,在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之下,楚辞的产生离不开北方中原的影响。因为当时的南北文化交流非常活跃,楚人乐于接受北方文化,楚辞的创造者屈原更是深受北方文化的影响。

  • 标签: 楚辞 北方文化 交流 影响
  • 简介:每到登封,总要去拜访黄春芳女士.黄春芳,1974年参加工作,1988年调入登封市政协,一干就是23年.作为登封市政协委员,她的行政职务是办公室秘书、接待科长.说起现在的登封市中原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要从她在登封市政协搞接待工作谈起.作为接待科科长,每年要接待许多领导和客人.为了提高接待水平,黄春芳阅读了大量有关嵩山文化和嵩山风土人情的书籍,还认真学习导游知识.每接待一批客人,她都为送什么纪念品而发愁.送少林宝剑,觉得太长、太重,不好携带;送常见的旅行袋、背心,又觉太俗、太滥,无甚意义.几度苦思冥想,黄女士萌发了自己动手开发代表嵩山文化的旅游纪念品的念头.

  • 标签: 旅游产品开发 中原文化 政协委员 登封市 公司 有限
  • 简介:地理环境是文学的三大决定要素之一。水的灵性,山的高迈,平原的包容和宽广以及盆地的深厚和丰富,成就了中原大地独特的地貌,也形成了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中原,进而形成农耕文化、神话传统、诗歌基因和儒道传统等四个显豁的文学传统,并为后世文学带来有益启示,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文化地理学 中原文化 文化品格
  • 简介:旅游业作为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分支组成部分,其显著优势愈发凸显,产业结构也在进行着一次深刻的变革。本文基于中原的视角,对旅游产业在转型升级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详尽的分析,为今后更好探索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之策略做好铺垫。

  • 标签: 旅游产业 转型升级 河南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消费升级,场景消费应运而生。沉浸式和富有侵入感的消费场景成为消费达成的重要驱动力,越来越多企业商家利用场景构建来促成消费。与此同时经济发展催促着精神世界的快速升华,近几年来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渴求催生了对历史文化精神的消费。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历史街区资源众多,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以中原尤为突出。本文首先对消费场景化和中原进行了梳理介绍。进而通过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数据分析法等系统全面地分析郑州历史街区现状和郑州历史街区发展掣肘因素。继而提出了消费场景化下中原与郑州历史街区融合的原则、融合方式和融合策略,从物质和非物质元素角度提出消费场景搭建策略,把历史与城市空间链接,依托中原,借助现代科技,复兴活化物质和非物质历史空间,打造特色历史消费场景,引发消费者共鸣,建立连接郑州与外界的纽带,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知名度。以期为郑州和河南其他城市历史街区改造提供思路,传承发扬优秀的中原

  • 标签: 消费场景化 中原文化 郑州历史街区
  • 简介: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们聚集一堂,共同纪念《中原物》出版一百期,并就中原明的有关课题进行探讨,我代表河南博物院和《中原物》编辑部向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 标签: 《中原文物》 中原文明 学术研讨会 河南 中国 文物考古
  • 简介:摘要汉代是一个文化融合的时期,西域文化第一次进入汉文化。这一方面反映了汉代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另一方面也为西域文化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和动力。随着西域文化中原的不断融合,两者的影响越来越大,西域文化中原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汉代文学中。基于此本文针对西域文化中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 标签: 西域文化 中原文化 影响
  • 简介:1977年7月,一份旨在宣传国家文物政策、反映全省文物工作动态、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普及文物知识的内部刊物--《河南文博通讯》,像一株幼苗,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上破土而出.1981年,为了能够及时地发表考古发掘成果和学术论著,扩展学术研究的领域和地域范围,以大中原的概念,涵盖河南及其邻近地区的历史文化,经过充分的酝酿,《河南文博通讯》更名为《中原物》,开始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 标签: 中原 文物工作 考古发掘 历史文化 文明 传承
  • 简介:现代人类学家使用“文化”这个词,往往是用来“表示一个民族借以生活的一切技术、工具、习俗、信仰、概念和技艺。文化对于人类学家来说,几乎包含了一个民族除去身体或本能有关的一切事物。”在考古学中使用的“文化”内涵不尽相同。作为考古学的特别术语,某“文化”是“指某个时期,某一分布地域而具有明显特征的一群遗迹和遗物共同体的总称。”地球上从人类出现开始,便会留下生活遗迹和遗物,这些共同体的存在,也便有了考古文化形成。沂蒙文化是东夷文化的基础,东夷文化是中华民族统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此问题略作讨论。

  • 标签: 东夷文化 考古文化 沂源猿人化石 史前文化 考古工作 东龙山
  • 简介:摘要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曾经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原有着无与伦比的历史和优点,对于提升高校的软实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现今的河南高校文化建设存在许多弱势,将二者加以联合,可使二者共同发展。

  • 标签: 中原文化软实力河南高校
  • 简介:可能是由于受气候环境周期性变化的制约,新石器时代中原的实力、内部统一性和对外文化关系呈现出2000年左右的周期性变化.正是在这种周期性的变化过程中,中原得以呈螺旋式发展壮大,"中国相互作用文化圈"的范围由小到大、内部联系日趋密切、认同感日益加强,具有历史意义的"早期中国"从酝酿至雏形到最终形成.可以说中原不但在其发展的高峰期具有突出的核心地位,总体上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 标签: 新石器时代 中原文化 中国相互作用文化圈:早期中国 历史地位
  • 简介: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学并不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地域文学,它是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文化属性划分的一种结果,与草原文密切相关,而草原文又和游牧文化相辅相成。不管是游牧文化、草原文,还是草原民族,均体现着"草原"这一本质属性、本质特征。

  • 标签: 草原文化 游牧文化 草原文学
  • 简介:摘要研究中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传播情况,对于了解与提升中原传播现状,提升中原发展实力意义重大。论文通过对河南日报、郑州日报、洛阳日报等调研发现,中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际或地区的影响力有限,主要停留在官方活动或文化欣赏层次,还没有融入到百姓生活之中,没有对当地社会产生长远影响,文化对于拉近民心,消除隔阂,增进理解贡献不大。因此加强中原对外交流,实现不同质文化之间的融会贯通是中原传播的重要任务。

  • 标签: 河南 中原文化 &ldquo 一带一路&rdquo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