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调查的目的是考察有无自杀念头的大学生在完美主义心理和自杀态度上的差异以及完美主义心理和自杀态度的相关关系;调查方法采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和肖水源等编的自杀态度问卷以及自编的关于自杀念头的问题,对150位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心理、自杀态度和自杀念头等进行测量。调查发现,有自杀念头者更倾向于追求完美,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也更为消极,同时也发现完美主义与自杀态度的部分维度呈负相关;研究结论是完美主义与自杀态度和自杀念头存在相关关系,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对自杀态度和自杀念头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弓l起心理咨询和治疗者的注意。

  • 标签: 大学生 完美主义 自杀态度 自杀念头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对自杀倾向及自杀行为的高危型癌症病人护理干预的经验。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1年9月,12例出现自杀倾向的高危型癌症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干预次数每例4—6次,每周1—2次。结果取得良好效果,没有一例患者采取自杀行为,而是坚持与疾病作斗争。结论医护人员有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探索,增强心理能量,建立积极心态,积极乐观的面对人生挫折,面对癌症,从而真正起到助人自助的效果。

  • 标签: 自杀倾向 癌症病人 护理干预
  • 简介:癌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的最常见、最痛苦症状,患者因受病痛折磨,多伴有焦虑、抑郁、孤独、愤怒、恐惧、绝望、甚至自杀倾向的心理特征。本文就癌痛患者的情绪反应、自杀高危因素及心理干预法在预防癌痛患者自杀事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医护人员重视癌痛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防范自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癌痛 自杀风险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精神卫生专科护士对住院患者自杀认知现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江苏省某市各综合性医院及专科医院58名精神卫生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精神卫生专科护士住院患者自杀预防认知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卫生专科护士住院患者自杀预防认知调查问卷得分为(13.19±2.05)分;自杀预防认知调查问卷总分为14分及以上与14分以下的护士预防自杀知识获取途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科室的护士自杀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科护士与神经/内科及其他科室的住院患者自杀预防认知调查问卷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卫生专科护士的预防自杀的认知及预防自杀相关护理行为尚不理想,护理管理者应开展自杀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对患者自杀预防的认知和防范水平。

  • 标签: 精神病 护士 自杀 调查
  • 简介:摘要自杀是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常见并发症,同时是精神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本文从对我国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流行病学特点、相关因素,以及护理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住院精神病患者 自杀行为 护理对策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抑郁症伴自杀行为患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80例抑郁症伴自杀行为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前后HAMD、SES、SSI,以及自杀态度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HAMD、SES、SSI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自杀态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抑郁症伴自杀行为患者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抑郁症 自杀行为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掌握男性服刑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特点,以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男性服刑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方式、次数、疾病的类别和病期、刑期、罪型、既往自杀史、自杀原因等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自杀方式为撞头撞墙16例次、吞服异物7例次、咬手咬舌5例次、割腕割脖3例次、自缢3例次。其中抑郁症16例,占52%;反应性精神病(拘禁性精神障碍)6例,占19%;精神分裂症3例,占9%;癫痫所致精神障碍3例,占9%;其他3例,占9%。刑期5年以下6例,占19%;5~10年7例,占23%;10年以上11例,占36%;无期徒刑2例,占6%;死刑缓期执行5例,占16%。暴力型罪18例,占58%;财产型罪6例,占19%;运输贩卖毒品罪2例,占7%;性型罪2例,占7%;其他3例占9%。入院前,在监狱服刑期间有割腕自杀史6例次、刺腹自杀史4例次、吞服异物史5例次、撞头撞墙撞玻璃史6例次、触电源史2例次、藏药史1例次、咬手史1例次、自缢史1例次。结论服刑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具有冲动性、威协性、情绪性,做好风险的评估,细心观察、重点防范,认真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帮助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做好心理护理,可有效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 标签: 服刑精神病患者 自杀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4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资料,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为1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心理状况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PHQ-9及GAD-7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改善(P

  • 标签: 心理护理 抑郁症 康复
  • 简介:目的总结和分析近年来我院6例(2例死亡)终末期肿瘤病人发生自杀行为的的基本情况,以指导今后提高终末期肿瘤病人的护理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通过查看病史,访谈医生、护士及病人家属进行调查,总结自杀行为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终末期肿瘤病人发生自杀行为的首要原因是心理问题和躯体疼痛,其次是病人家庭等支持不良。结论对终末期肿瘤病人的护理旨在改善其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主动为终末期肿瘤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心理护理、提供缓解躯体疼痛的方法,鼓励建立病人家庭等支持帮助系统,还应加强安全预防措施。

  • 标签: 终末期肿瘤病人 自杀 护理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伴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 50例伴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25),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展开综合性护理(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伴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展开综合性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病情,预防自杀发生,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自杀倾向 青少年 抑郁症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抑郁症患者接受正念减压疗法对其自杀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 从我院收治抑郁症患者中截取2019年9月-2020年10月4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均分2组,1组为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参照组(24例),1组为接受正念减压疗法的试验组(24例);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在干预后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方面,试验组(10.17±3.58、11.00±1.12分)同参照组(17.64±5.21、15.28±1.67分)相比明显更低(P<0.05)。在干预后自杀行为发生率方面,试验组(4.17%)同参照组(33.33%)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在降低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方面具有显著价值,还可在此基础上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建议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自杀 正念减压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预防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效果。方法以60例抑郁症者开展研究,30例是参照组,30例是研究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心理护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积极应对方式评分、自杀意识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心理护理 抑郁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整体护理预案干预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的效果。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整体护理预案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整体护理预案干预实施后,患者的病情改善明显,HAMD、HAMA及NGASR评分呈良好趋势。结论: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整体护理预案干预的应用价值明显,可降低患者的自伤倾向,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预案干预 老年抑郁症 自伤倾向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精神疾病患者自杀问题日益严重。本文旨在探讨精神科护理中患者自杀风险的评估方法与预防策略,以期为精神科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自杀风险评估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在非自杀性自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70例非自杀性自伤患者,均为我院精神科2022年7月-2023年6月时期收治,依据组间信息均衡可比原则将纳入样本分入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均n=35),前组给予常规护理,后者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自杀态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更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QSA问卷4个维度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非自杀性自伤患者心理状态、自杀态度改善均可起到积极影响,值得推荐。

  • 标签: 非自杀性自伤 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自杀态度
  • 简介:目的探讨和研究自杀(伤)干预的方法与策略.方法通过对自杀(伤)行为的现状、来源和动机、危险因素及动机的分析、归纳,总结自杀(伤)干预的步骤与原则.结果自杀动机分为两类:一类称之为人际动机,另一类称之为内心动机.自杀(伤)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与个体素质及外界社会因素有关.自杀(伤)者的50%~90%的是由于精神疾病引起的.对自杀(伤)者的干预可分为评估、制定干预目标、实施、终止4期.预防措施主要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减少自杀(伤)工具的可获得性、建立预防自杀的专门机构、及时对有自杀(伤)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结论自杀(伤)者的最积极的干预是预防,尤其是对自杀(伤)高危人群的预防是重点.

  • 标签: 自杀 干预 自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