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80年代以来,中学生自杀再也不是电视剧里描述的传奇故事了,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时有所闻的活生生的事实。悲剧发生的原因何在呢?有人说是家庭和学校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太大,也有人说是因为孩子的耐挫性太差。但仔细推敲,原因远非那么简单。

  • 标签: 中学生 自杀 发散思维 晕轮效应 心理弱点
  • 简介:1949年,对于蒋介石来说可谓流年不利。新年的钟声刚响,内外交困中的他便不得不违心地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任代总统。蒋介石下野回到了家乡溪口,表面上像闲云野鹤,游山赏水,但他并非真的退而为山野之人,只不过是由前台转到了幕后。代总统李宗仁只是一具空壳,要不到钱,调不动兵,命令出不了南京城。

  • 标签: 蒋介石 殉国 自杀 1949年 代总统 李宗仁
  • 简介:美国圣保罗·雷姆塞医学中心精神病实验室专家研究发现,眼泪可以缓解人的压抑感。他们通过对眼泪进行化学分析发现,泪水中含有两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即脑啡肽复合物及催乳素,其仅存于受情绪影响而流出的眼泪中,在受洋葱等刺激流出的眼泪中则测不出来,流泪可以把体内积蓄的导致忧郁的这些化学物质清除掉,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 标签: 眼泪 美国 自杀 化学物质 医学中心 化学分析
  • 简介:案情诺古奇法医曾鉴定一起看似自杀却又是意外的手枪自毙案:弗雷迪·普赖兹案。说是自杀,因为,这位主演《墨西哥和人》的好莱坞著名影星弗雷迪·普赖兹确实死于自己用枪结束生命的;说是意外,因为,弗雷迪·普赖兹是长期用药者,肾中毒,而可悲的是自己不知不觉地在药物引导下,正当本人处在艺术生涯巅峰时期,竟然用枪对准自己脑袋饮弹身亡。

  • 标签: 自杀案 好莱坞 影星 艺术生涯 墨西哥 案情
  • 简介:近日,法国电信再现员工自杀。4月26日,这名供职于法国电信移动子公司Orange的员工在公司停车场采用自焚的方式结束了自己57岁的生命。这是法国电信今年发生的第二起员工自杀事件,也是2008年至今法国电信选择自杀的第60名员工。

  • 标签: 自杀事件 员工 电信 法国 2008年 子公司
  • 简介:不久前,在北京结束的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的一份资料显示,自杀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更令专家震惊的是。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 标签: 低龄化趋势 青少年 专家 中美 中国 资料
  • 简介:美国科学家宣称,他们找到一种新方式可以确定自杀风险,根据验血结果测定基因。研究人员对自杀死者的大脑进行基因扫描,发现自杀者缺少一种特殊的基因,同时一种体内的化学成分数值偏高。那种基因可能同人们应对压力的反应有关。据报道,研究人员将研究结果用于325名研究对象身上,预测参与者是否有自杀想法,准确率高达80%~90%。

  • 标签: 自杀倾向 预测 验血 基因扫描 研究人员 美国科学家
  • 简介:现在我很想念察察。我今天洗澡的时候突然想起她,想起她说小时候喜欢关着灯洗澡,于是我伸手把灯关掉了。漆黑的浴室里水在流淌,夜晚显得如此地安静。我很想哭。我已经离她很远了。我想知道她现在在干嘛,饿到发抖没有。我想我应该回到那个时候。就是极度敏感,无所事事,随时想死,觉得自己很孤独,被我们称为青春的那个时候。

  • 标签: 自杀事件 洗澡 青春
  • 简介:近日,我们接触了这样一个咨询案例:来询者是一位正在读高中的女孩,今年17岁,由其家人陪同前来咨询。据其家人介绍,该生近来与同桌发生了点矛

  • 标签: 想自杀 真的想
  • 简介:国家对自杀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历史变迁,目前自杀行为属于法的评价空白领域。对于自杀行为应该如何定性,能否将其权利化,这涉及到个人的自我决定权、国家保护生命的义务、基本权利价值体系乃至道德伦理之间的关系。从国家的立场出发,不应将自杀界定为一种权利或者自由,也不属于个人的自我决定权的范畴。自杀有其社会成因和社会危害,国家应有所作为,努力防止自杀,履行自己对于生命权的保护义务。

  • 标签: 自杀 法的评价空白领域 生命权 国家保护义务
  • 简介:《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自杀叙事艺术成熟的标志。《史记》中的自杀叙事呈现出类型丰富的特征,并有着重要的艺术表现功能: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强化情节;增强作品的悲剧性。《史记》的自杀叙事艺术既有先秦文学的基础,又与司马迁的生命观、美学观息息相关。

  • 标签: 《史记》 自杀叙事 人物 情节 悲剧 生命观
  • 简介:自杀基因靶向疗法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众多体内体外试验已经证明了自杀基因的肿瘤杀伤效应。目前,相关的临床试验也证实HSV-tk/GCV,CD/5-FC等自杀基因系统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应。然而在临床推广应用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基因靶向转移困难、基因转染效率较低、基因转移后的表达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和基因杀伤效应较低且难以控制等,这些问题均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解决。本文将从自杀基因的种类、载体、作用机制、旁观者效应和临床发展前景,尤其是纳米粒载体和肿瘤干细胞理论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自杀基因治疗 旁观者效应 肿瘤 肿瘤干细胞 纳米粒
  • 简介:姑娘名叫刘兰兰,今年21岁,在市某食品店当售货员,同我是老乡。一天她来找我:“江老师,我非常喜欢你写的文章,你发表在《莫愁》、《爱情姻婚家庭》、《人间方圆》等许多刊物上的文章我都读了。”我不想同她泡蘑菇,看了看手表说:“你还有事吗?”言外之意我很忙,你该走了。

  • 标签: 售货员 家庭 爱情 手表 女大学生 自杀方法
  • 简介:2014年11月,《京华时报》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湖北省某中学学生因为上课看小说、下象棋,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批评并要求其家长到校,该学生随后从四楼教室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该如何看待这一起教育事件呢?毫无疑义的是,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学生以如此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让人唏嘘。我们需要追问的是,该由谁为此负责?如果从传统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观念出发。

  • 标签: 下象棋 教育事件 人的生命 京华时报 同辈群体 成长需要
  • 简介:自杀是一种有意识、自愿地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根据自杀发生的情况和过程,一般将自杀分为自杀意念(自杀倾向)、自杀死亡(自杀完成)、自杀未遂(自杀中止)3种形式。自杀意念指有寻死的愿望,但是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自杀死亡则是采取了有意毁灭自我的行为,并导致了死亡:自杀未遂是指采取了有意毁灭自我的行动,但是由于主观停止自杀、他人救助及时或自杀工具的失能等未导致死亡。从有自杀意念真正发展到以自杀死亡的是少数,而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却是自杀死亡的10~20倍。自杀意念和实施自杀行为都是严重的危机事件,如果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都有可能终止自杀

  • 标签: 自杀倾向 危机干预 自杀死亡 自杀意念 自杀未遂 自杀行为
  • 简介:我在征集《太原公安志》资料中,从太原解放初期的资料堆里,发现了一份《梁化之死的经过》(梁化之是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特种警宪指挥处中将处长)。这个材料是梁化之的卫士柏光元亲笔写的,记述了梁化之与阎惠卿(阎锡山的五妹子)在1949年4月24日解放军破城时,在省府钟楼地下室服毒自杀后,柏光元用汽油点燃焚尸的前后经过。这篇资料文字粗糙,但记述详细,现予以公布,以揭开梁化之自杀的真相。

  • 标签: 中将 阎锡山 资料 记述 真相 太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抑郁症患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住院部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5例和精神分裂症患者190例为研究对象,对比抑郁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人数、自杀频率、自杀方式以及影响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95例抑郁症患者中存在自杀行为患者84例,自杀行为发生率为88.4%。1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存在自杀行为患者62例,自杀行为发生率为32.6%。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发生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抑郁症患者自杀1次例数(21.4%)低于精神分裂症患者(30.6%),抑郁症患者自杀多次例数(28.6%)高于精神分裂症例数(21%)。根据分析统计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是由于幻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抑郁、被动体验以及冲动行为下出现自杀行为,而抑郁症患者主要是在自罪妄想以及抑郁情绪下出现自杀行为。结论抑郁症患者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很容易出现自杀行为,必须长期接受药物干预以及心理干预。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住院患者 抑郁症 自杀行为 研究分析
  • 简介:旨在探讨大学生的内控自杀动机在认知资源与内隐自杀态度的关系中是否存在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内控自杀动机低自我决定的大学生内隐层面对自杀的赞同程度在有认知资源时要显著低于无认知资源时.而高自我决定的大学生在有或无认知资源时内隐层面对自杀的赞同程度无差异显著。说明内控自杀动机在认知资源与内隐自杀态度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 标签: 认知资源 内隐自杀态度 内控自杀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