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N0期单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与清扫中央区淋巴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临床颈淋巴阴性单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6例,回顾性分析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包膜侵犯、年龄及肿瘤有无完整包膜与对中央区淋巴转移有无相关性.术后定期行颈部超声检查,跟踪是否颈部淋巴转移.结果淋巴转移检出率平均右侧3枚/例、左侧4枚/例,其中83例发现中央区淋巴转移,转移率为44.62%.其中有2例近峡部肿瘤发生对转移,同无转移,转移率为1.08%.其中同中央区淋巴阳性率为43.55%(81/186),对中央区淋巴阳性率11.83%(22/186)(见附表1).年龄、肿瘤有无浸润包膜、肿瘤包膜是否完整、肿瘤的位置及肿瘤大小是PTMC颈部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术后并发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为2.15%(4/186),71例(38.17%)患者术后出现低钙血症,血甲状旁腺PTH低于参考值下限,69例治疗后恢复正常.2例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损伤并发症发生.结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当年龄≥45岁,肿瘤已侵犯甲状腺被膜,肿瘤位置在近峡部及下极时,肿瘤最大径≥0.5cm时)临床颈淋巴阴性(cN0)单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并中央区淋巴具有重要意义并安全可行.反之,为预防术后并发症及部分患者对术后内分泌抑制治疗依从性差的情况发生,可行患叶+峡部及同中央区淋巴术.关键词cN0;单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淋巴术中图分类号R73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18-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程护理在预防广泛子宫全切术及盆腔淋巴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价值。方法:2019.03~2023.03,纳入74例接受广泛子宫全切术及盆腔淋巴术干预的患者,抽签法分组。参照组、试验组各为37例,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全程护理服务。评析各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全程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能够降低广泛子宫全切术、盆腔淋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广泛子宫全切术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并发症 全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侧方淋巴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本院80例诊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TME手术治疗,研究组40例行TME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侧方淋巴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彭强局部复发率、三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排尿障碍发生率为10.00%、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2.14%低于对照组的30.00%和92.0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TME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侧方淋巴临床效果显著,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盆腔自主神经侧方淋巴结清扫 TME术
  • 简介:摘要微创技术在胃肠外科手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及认可。近年来,微创技术相关科技创新层出不穷,4K超高清摄像视觉显示技术的应用,对胃肠微创外科的手术方式发展、技术规范与培训等方面均起到了推动作用。第6组淋巴的重要理论基础是清晰辨识幽门下区解剖结构。术者精细的解剖,良好的耐心,以及医护的高度配合利于减少和防范并发症的发生。笔者探讨4K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右侧站位幽门下区淋巴

  • 标签: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淋巴结清扫 幽门下区 4K分辨率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综合护理对乳腺癌腋窝淋巴术后水肿的预防效果。方法从2018年12月—2019年2月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水肿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水肿发生率6.7%,对照组为2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得分、按摩护理得分、健康教育得分、身体康复得分、水肿知识得分、生存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综合护理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清扫 术后水肿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手术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8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70例术中进行了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观察组),158例术中未进行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1年、3年、5年、10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转移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清扫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与术后生存率、肿瘤复发率、肿瘤转移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手术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与患者预后无显著相关性,术中无需进行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

  • 标签: 肠系膜血管 预后 淋巴结清扫 结直肠癌手术
  • 简介:摘要侧方淋巴转移是中低位直肠癌的主要转移方式,也是导致术后局部复发的重要原因。单纯放化疗对控制侧方淋巴转移效果不佳,而侧方淋巴术因增加术后泌尿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而备受争议。4K超高清腹腔镜系统可提供更高清的手术视野和更细腻的细节分辨,有利于侧方淋巴术中对盆腔自主神经、髂内血管等重要解剖结构的识别和显露,最终达到良好的肿瘤根治效果及脏器功能保护。因此,选择性施行侧方淋巴术可降低病人盆腔复发风险。笔者通过手术实例探讨4K腹腔镜系统用于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侧方淋巴范围与关键技术。

  • 标签: 直肠肿瘤 侧方淋巴结转移 侧方淋巴结清扫手术 三间隙清扫 4K分辨率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本研究前瞻性纳入526例甲状腺恶性肿瘤伴左侧颈部淋巴转移的手术治疗患者,采用胸导管精细解剖显露法后行择区性颈淋巴术。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仅2例出现乳糜漏,均为低流量,平均最高引流量为151 ml/d,乳糜漏发生率为0.4%。“胸导管解剖性保护”法能显著降低术后乳糜漏的发生率,手术方式简单,临床效果满意,或可作为一种有效预防乳糜漏的方法。

  • 标签:
  • 作者: 王雪 王玮 李建彬 郑刚 张文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济南 250200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胸部放疗一病区,济南 250117 王雪现在天津师范大学校内医院 300387,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胸部放疗一病区,济南 250117,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乳腺外科二病区,济南 250117,山东省肿瘤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以内乳淋巴(ImlND)前勾画的内乳淋巴临床靶区(CTVImlN)为参照,对比不同勾画方法构建的ImlND术后CTVImlN靶区间差异,探讨ImlND后CTVImlN勾画的合理方法。方法选取已行患ImlND且术前、术后CT图像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MRM)患者20例。依据RTOG指南在术前CT图像上勾画健及患CTVImlN (CTVpr-I、CTVpr-a)。在术后CT图像上分别采用形变配准(DIR)法、视觉对照法、精确测量法勾画术后患CTVImlN,并分别命名为CTVDIR、CTVV、CTVM。比较CTVV、CTVM、CTVDIR与CTVpr-a间靶区中心间距、靶区体积以及3种不同方式构建的CTVImlN的适形指数(CI)及包含度(DI)差异。结果CTVV、CTVM、CTVDIR与CTVpr-a的靶区中心间距分别为2.17、1.44、1.25 cm。CTVpr-a、CTVpr-I、CTVV、CTVM和CTVDIR的靶体积分别为2.10、2.17、2.04、1.88、2.07 cm3(均P>0.05)。CTVV-CTVpr-a间、CTVM-CTVpr-a间CI均为0.16,CTVDIR-CTVpr-a间CI为0.43,明显高于前两者(均P<0.01)。CTVV-CTVpr-a、CTVM-CTVpr-a间DI分别为0.26和0.24,CTVDIR-CTVpr-a间DI为0.58,明显高于前两者(均P<0.01)。结论准确勾画ImlND术后的CTVImlN是困难的,但相比较而言,DIR法所勾画靶区的空间位置适配度优于视觉对照法和精确测量法。

  • 标签: 内乳淋巴结清扫术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靶区勾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结合侧方淋巴(LLND)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7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联合组及TME组两组。TME组患者34例,联合组患者39例,行TME+ LLND。临床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围术期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K-M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率差异。P<0.05为检验标准。结果TME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均较联合组少(P<0.05);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性功能障碍、排尿障碍及术后1年、3年的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5年的局部复发率为7.7%,低于TME组的26.5%, P<0.05);TME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4%、61.8%、52.9%;联合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82.1%、74.4%,联合组术后生存率优于TM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行TME+ LLND术可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且在手术技巧和精细操作下,保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淋巴结切除术 侧方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早期护理应用于乳腺癌腋窝淋巴术后水肿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探讨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产生的影响。方法:录入数据库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中接受腹腔镜手术的阑尾炎患者的基本资料,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加入样本池中,根据随机均分法分为两组,按照实验习惯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内纳入20名患者样本。护理完成后,记录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显著(P

  • 标签: 早期护理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应用效果 护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切除并腋窝淋巴术与保乳根治术临床比较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6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Ⅰ组(乳房切除并腋淋巴术组)30例和治疗Ⅱ组(保乳根治术组)30例。结果两组术后生存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术远处转移率低于保乳根治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缺血、患上肢肿胀及功能障碍发生。结论保乳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乳房形态,相比较乳房切除并腋窝淋巴术将乳房切除,除了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同时为患者解决了乳腺癌术后的美观问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房切除并腋淋巴结清扫术 保乳根治术 乳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胸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中二野淋巴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胸段食管癌患者72例,采用经右侧第五肋间前外侧切口+上腹正中切口行食管-胃右胸顶吻合术,观察二野淋巴的效果。结果72例患者无手术死亡及吻合口漏,围手术期一过性房颤4例,胸胃排空障碍1例,胃食管反流6例,吻合口轻度狭窄2例,上切缘癌残留1例,肺不张2例,肺部感染5例,声音嘶哑1例,乳糜胸2例。检出淋巴1296枚,淋巴阳性率为12.5%(162/1296),淋巴转移率为73.61%(53/72)。随访1年,生存率91%(66/72)。结论经右侧胸腹二切口行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术野暴露充分,更便于肿瘤切除和淋巴,残端阳性率低,术后并发症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乳腺癌手术患者90例,其中在淋巴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65例(保留组),切除肋间臂神经25例(切除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后的皮肤感觉、清扫淋巴数目、复发率、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保留组术后患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为12.3%(8/65),而切除组80.0%(20/25)患者有感觉异常,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随访3.5a,90例患者均未见腋窝局部复发。两组清扫淋巴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II、III期乳腺癌的淋巴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有助于保留患者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增加手术并发症,不影响手术根治性,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肋间臂神经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中心行腋窝淋巴术的16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使用情况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发现实验组患者总引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并且置管天数、平均住院日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拔管后30 d内出现血清肿人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并且实验组住院总花费更低。发热、疼痛、皮瓣坏死、伤口裂开等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我们认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可以有效减少血清肿的发生,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目前公认胃癌根治手术的标准方式,其中第6组淋巴即幽门下区淋巴需按照规范分步骤进行,术者左侧站位更有利于此区域的淋巴。利用4K腹腔镜系统可增加手术视野的分辨率及其细腻程度,为术者提供清晰手术视野,从而提高手术精度。达到最佳清扫要求,避免副损伤及并发症。笔者通过手术实例探讨4K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左侧站位幽门下区淋巴要点。

  • 标签: 胃肿瘤 远端胃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 幽门下区 4K分辨率 腹腔镜检查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D2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淋巴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行D2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17例患者中,60例行腹腔镜D,胃癌根治术,设为腹腔镜组;57例行开腹D2胃癌根治术,设为开腹组。结合患者意愿选择行腹腔镜或开腹D2胃癌根治术。根据肿瘤部位选择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或近端胃大部切除术。严格按照日本第14版《胃癌处理规约》行胃周淋巴术。术后参照美国国立癌症综合网络(NCCN)指南,对符合条件的患者予XELOX方案辅助化疗。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2)淋巴数目分层分析。(3)手术方式、淋巴数目与术后并发症关系分析。(4)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无瘤生存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疋。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淋巴数目与术后并发症关系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I)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3±36)mL、(4.3±2.1)d、(9.7±2.9)d,开腹组分别为(209±77)mL、(5.3±2.2)d、(11.2±3.9)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50,-2.604,-2.405,P〈0.05)。腹腔镜组患者淋巴数目、术后并发症(总体并发症、切口感染、肠梗阻、消化道瘘、腹腔出血、心血管意外、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术后30d内死亡)例数分别为(31±7)枚、6、1、0、4、0、0、1、0、0例,开

  • 标签: 胃肿瘤 根治性切除 淋巴结清扫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科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医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08例,均采用腹膜后淋巴术进行治疗,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0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并发症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0.7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37%(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4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63%(P<0.05)。结论在妇科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术后,对于并发症患者,采取并发症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胃癌根治术食管裂孔区淋巴一直存在争议。4K腹腔镜显像技术使术者对血管、神经、淋巴与脂肪组织等的辨识度增加,其精细解剖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精准确定淋巴范围与界限。笔者探讨4K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左侧站位食管裂孔区淋巴的范围和流程。

  • 标签: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淋巴结清扫 食管裂孔区 4K分辨率 腹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