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呼吸内科病区痰标本送检阳性的作用,为以后病区痰标本的采集流程方法进行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品管圈十大步骤运用于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7月1日的本科室的痰标本采集中,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科室痰标本送检阳性从73﹪提高到95﹪,同时无形成果圈愉悦感和和谐程度明显升高。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开展针对痰标本的采集,送检,结果回馈流程进一步优化,明显减少标本的不合格返回,从而提高了痰标本送检阳性

  • 标签: 品管圈 痰标本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结果对比。方法同时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对照组)以及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实验组)我院临床标本各1760份,对其进行微生物检验,对比其阳性检验结果。结果两组痰液标本阳性无明显差异,χ2=0.0414,P=0.839,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血液标本阳性(8.82%)、尿液标本阳性(30.93%)、呼吸道标本阳性(39.9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4.06%、39.86%、49.03%),χ2=5.8553、9.8993、8.5683,P=0.016、0.002、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时间段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也会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微生物检验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断水平,为临床各科室提供更多参考信息,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时段、类型均不相同的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后其阳性的分布状态,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对30例时段、种类各不相同的临床标本行以微生物检验后获得的结果,对照分析其阳性的分布情况。结果血培养标本和其他标本的先时间段比后时间段具有更低的阳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粪培养标本先后两个时间段的阳性相近,对比结果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时间段、类型各不相同的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检测,并分析其阳性的分布情况,有助于临床领域微生物检测的提高。

  • 标签: 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对照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健康体检人群体检结果的分析,了解其2年体检的尿常规隐血的检出并探讨尿隐血发生的原因。方法健康体检者收集清晨新鲜尿液尽快测试。结果2009年体检人数5252例,尿bld阳性1373例,占26.1%。2011年体检人数4147例,尿bld阳性1530例,占36.9%。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次体检中尿bld阳性检出高,很大程度上与钢铁厂周围的生活环境和铁厂的工作环境有关。应加强预防,积极治理。

  • 标签: 职工体检 尿隐血 阳性率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讨微生物检验结果相关影响因素和对标本阳性的影响作用。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7年7月本医院收入的100例患者的1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纳入对照组,此期间采取微生物检验常规管理,将2018年3月至2018年7月本医院收入的100例患者的1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纳入试验组,此期间采取微生物检验加强管理,计算两组标本阳性总计。结果试验组标本阳性总计(24.00%)比对于对照组检测指标(41.00%)更低,P<0.05,证实组间样本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生物检验结果相关影响因素有多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标本阳性,需加强管理,提升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影响因素 标本阳性率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疾病超声检查与电子胃镜检查阳性比较 ,证明胃十二指肠疾病超声检查方法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检出准确性较高且不良反应少,尤其适合高龄伴发多种疾病的患者。方法 我院 2012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 350例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同时进行胃肠超声检查和电子胃镜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胃十二指肠疾病阳性检出、统一性及不良反应。结果 通过对 350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和电子胃镜两种方法检查,显示两种方法对胃十二指肠疾病检出阳性无明显差异 ((P> 0.05),且超声检查方法的不良反应少而轻,两种方法有明显差异 (P< 0.01)。结论 胃十二指肠超声检查方法与电子胃镜检查方法具有相同的疾病检出,因超声检查方法具有无痛苦、不良反应轻特别适合高龄伴多种疾病的患者。

  • 标签: 胃十二指肠疾病 超声检查方法 电子胃镜检查方法 疾病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结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在2014年4月~2016年3月期间采取的1200份临床标本,对所有临床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检验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经验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比较2014年4月~2015年3月与2015年4月~2016年3月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结果在2014年4月~2015年3月期间,微生物检验阳性包括血液标本82.65%、呼吸道标本53.16%、尿液标本92.09%以及痰液标本67.53%;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为72.89%(457/627)。2015年4月~2016年3月期间,微生物检验阳性包括血液标本55.81%、呼吸道标本39.04%、尿液标本71.71%以及痰液标本23.68%;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为51.83%(239/573)。两组时间段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在不同时期具有较大差异,且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这就要求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措施,从而提高检验阳性

  • 标签: 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 2017年哈尔滨市肺结核病原学阳性,为提高肺结核的发现 提供依据。方法 从各个区县的肺结核病人登记本和实验室登记本中获得全市和各区县的病原学阳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7年哈尔滨市共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 7127例,病原学阳性 1875例,病原学阳性为 26.30%。结论 肺结核病原学阳性较低,应提高实验室诊断水平和保证痰标本的质量,确保我市肺结核病原学阳性在“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终期评估时能达到标准。

  • 标签: 肺结核 病原学阳性率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配合在提高纤维支气管镜下活检阳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肺占位患者92例,随机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实施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针对性护理配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纤维支气管镜下活检阳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护理配合能显著提高纤维支气管镜下活检阳性

  • 标签: 护理配合 纤维支气管镜 活检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痰液性状和保存条件对结核菌培养阳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中心从2017年1月~2019年8月收集的痰液标本397份进行结核菌分离培养,对不同性状、不同保存条件的痰液标本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痰液性状分为干酪痰、黏液痰、血性痰、唾液,其结核菌培养阳性分别为75.54%、26.90%、40.91%、7.14%(P<0.05);在痰液采集当天、采集后3d,在-18℃、4℃、25℃、30℃的保存温度下结核菌培养阳性无明显差异(P>0.05),在采集后7、14、21d培养阳性有明显差异(P<0.05),且随着温度增加,痰液培养阳性越低。结论干酪痰的结核菌培养阳性最高,采集标本时宜选择干酪痰,保存痰液标本时尽量在-18℃条件下保存。

  • 标签: 痰液性状 保存条件 结核菌 结核菌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该乡镇医院的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的结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2~2014年间的1026例临床不同类型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血培养标本、粪便标本、呼吸道标本、各类非呼吸道标本),分为2012~2013和2013~2014两个时间段,所有研究标本均按照检验时间前后顺序,并回顾性的对其进行阳性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除粪便标本外,其余各类标本在2012~2013时间段明显低于2013~2014时间段,(P<0.05)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要仔细分析各类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的发生情况,提高乡镇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和诊断水平,为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也为疾病的治疗及其预后提供有效帮助。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临床标本 阳性率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方法:  对997名中小学生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俗称“乙肝两对半”检测,采用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开展检测,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情况。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为0.20%、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为37.71%、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为0.10%、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为0.10%、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为0.50%,其中乙肝“大三阳”学生1例,占比0.10%,乙肝“小三阳”学生1例,占比0.10%。结论:  对中小学生开展乙型肝炎预防与控制工作非常有必要,建议定期实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筛查,针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阴性的学生做好乙肝疫苗接种及加强接种的预防措施,对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学生应及时开展相关干预,从而持续性减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中小学生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质量控制措施对漏检及假阳性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间我院检验科检验的1000份已灭活咽拭子标本、200份阳性质控稀释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以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检验的500份已灭活咽拭子标本、100份阳性质控稀释样本作为参照组,以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检验的500份已灭活咽拭子标本、100份阳性质控稀释样本作为研究组,参照组采取常规检测,研究组在核酸检测过程中行质量控制措施,对比两组漏检与假阳性。结果:经过对比分析,研究组漏检、假阳性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且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核酸检测过程中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漏检、假阳性,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质量控制 漏检率 假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时间段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方法:选择2021.1月-2022.12月我院3250份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将2021.1月-2021.12月收治的1654份标本作为第一时间段,将2022.1月-2022.12月收集的1596份标本作为第二时间段。不同时间段微生物标本均取自相同的使用,采用相同的仪器进行检验,将两个时间段各类标本的检验阳性进行对比。结果:不同时间段呼吸道标本、粪便标本、静脉血标本、伤口分泌物及穿刺标本、其他微生物标本、标本微生物检验总阳性均差异明显,第二时间段高于第一时间段(P<0.05)。结论:不同时间段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应进一步规范检验流程,加强对检验人员的专业培训,以保证检验质量,提高检验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不同时间段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患儿肝五项检验结果对乙肝阳性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10-2022.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乙肝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肝五项检验,比较两组检验阳性。结果:观察组肝五项检验阳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bsAg的阳性最高,其次依次为HbcAb、HBeAb、HBeAg和HbsAb。结论:肝五项检验结果对乙肝阳性有直接影响,能够为乙肝患儿病毒标志物及传染性检测提供重要依据,在医学检验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乙肝 患儿 肝五项检验 乙肝阳性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破伤风皮试液配制方法对破伤风皮试阳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 2019年 8月在我院行破伤风抗毒素( TAT)皮肤过敏试验的患者 480例随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 232例 ,观察组 248例。两种均使用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对照组采用传统破伤风皮试液配制法进行皮肤过敏试验;观察组按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破伤风抗毒素说明书”( 2018年 04月 16日修改版)皮试液配制方法进行皮试 ,观察两组皮肤过敏试验试阳性。结果 :观察组 TAT皮试出现阳性者 25例 ,阳性 10.08%;对照组皮试阳性 49例 ,阳性为 21.12% ,两组比较 ,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按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破伤风抗毒素说明书”( 2018年 04月 16日修改版)配制皮试液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可降低破伤风皮试阳性 ,提高患者用药机会 ,对用药安全性无影响。

  • 标签: [ ]破伤风抗毒素 皮试液配制 观察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结果对比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10月间的临床标本2648份,把5月份~7月份的临床标本1324份作为观察组,把8月份~10月份的临床标本1324份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标本的细菌阳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标本的尿液、血液及呼吸道的阳性均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标本的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标本的痰液阳性与对照组标本的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时段的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为临床治疗流行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对疗效观察和预后提供帮助。

  • 标签: 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基于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的病毒核酸检测是临床确诊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临床通过2019-nCoV的核酸检测结果确诊COVID-19存在阳性偏低的现象。为明确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本文在充分肯定核酸检测用于确诊COVID-19应用价值的基础上,从患者病程、标本采集、标本运输与保存、标本处理、核酸提取与扩增、病毒核酸变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影响核酸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可能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阳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