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择区(Ⅲ、Ⅳ区)性颈淋巴在临床颈区域性淋巴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5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的232例颈部Ⅱ区淋巴阴性cN1b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232例患者中,超择区(Ⅲ、Ⅳ区)性颈淋巴(超择区组)90例,择区(Ⅱ~Ⅳ区)性颈淋巴(择区组)142例,对两组患者的淋巴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32例患者中,中央区淋巴转移173例,Ⅱ区淋巴转移47例,Ⅲ区淋巴转移147例,Ⅳ区淋巴转移130例。超择区组和择区组患者出现术后淋巴漏分别为8例和6例(P=0.146)。超择区组中出现肩关节活动障碍0例,择区组为9例,均为术后永久性肩关节活动受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超择区组患者出现术后切口长期麻木、发紧等不适2例,术后瘢痕明显5例;择区组术后出现切口长期麻木、发紧等不适27例,术后瘢痕明显26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全组患者中均无颈区域淋巴复发患者。结论超择区性颈淋巴在临床颈区域性淋巴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治疗中是可行的、安全有效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过度医疗。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超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择区(Ⅲ、Ⅳ区)性颈淋巴在临床颈区域性淋巴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5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的232例颈部Ⅱ区淋巴阴性cN1b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232例患者中,超择区(Ⅲ、Ⅳ区)性颈淋巴(超择区组)90例,择区(Ⅱ~Ⅳ区)性颈淋巴(择区组)142例,对两组患者的淋巴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32例患者中,中央区淋巴转移173例,Ⅱ区淋巴转移47例,Ⅲ区淋巴转移147例,Ⅳ区淋巴转移130例。超择区组和择区组患者出现术后淋巴漏分别为8例和6例(P=0.146)。超择区组中出现肩关节活动障碍0例,择区组为9例,均为术后永久性肩关节活动受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超择区组患者出现术后切口长期麻木、发紧等不适2例,术后瘢痕明显5例;择区组术后出现切口长期麻木、发紧等不适27例,术后瘢痕明显26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全组患者中均无颈区域淋巴复发患者。结论超择区性颈淋巴在临床颈区域性淋巴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治疗中是可行的、安全有效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过度医疗。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超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局限性盆腔淋巴术(LPLND)与扩大盆腔淋巴术(EPLND)的术后病理结果及并发症情况,探讨盆腔淋巴阳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盆腔淋巴术的800例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2例行LPLND,628例行EPLND。LPLND组患者年龄67(62,72)岁,初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20.7 (10.9,54.8)ng/ml;穿刺Gleason评分6分22例,7分59例,8分56例,9~10分35例;临床分期T1期29例,T2期102例,T3期37例,T4期4例;N0期160例,N1期12例;其中50例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EPLND组患者年龄67(63,72)岁,初诊PSA 23.9 (14.0,46.8)ng/ml;穿刺Gleason评分6分51例,7分194例,8分218例,9~10分165例;临床分期T1期114例,T2期341例,T3期144例,T4期29例;N0期526例,N1期102例;其中158例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初诊PSA、穿刺Gleason评分、临床T分期及是否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N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分析两组术后淋巴获取数量、淋巴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盆腔淋巴阳性的危险因素。结果EPLND组中位淋巴获取数量多于LPLND组[13(8,19)枚与6(4,13)枚,P<0.001],淋巴阳性率高于LPLND组[31.2%(196/628)与10.5%(18/172),P<0.001]。EPLND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高于LPLND组[19.9%(125/628)与11.0%(11/172),P=0.007]。初诊PSA值、临床N分期、穿刺Gleason评分和盆腔淋巴方式是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相对于LPLND,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行EPLND可获取更多淋巴,提高阳性淋巴检出率,能更准确地进行盆腔淋巴分期,但是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PSA、临床N分期、Gleason评分和淋巴方式是盆腔淋巴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高危 盆腔淋巴结清扫 淋巴结阳性率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接受术后淋巴与非清扫疗法后的生存情况。方法:我院于2020年7月开始证实启动本次研究,筛选的研究对象均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截止2023年6月,符合标准的样本数共计78例,随机将其中的39例研究对象纳入对照组(术后不行淋巴术),剩余研究对象则归属观察组(术后淋巴术),比较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可知,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术后3年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以及生存率均较佳(P<0.05)。结论:与术后不行淋巴术患者相比,乳腺癌根治术后行淋巴术的患者并发症较少,且生存率较高,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乳腺癌根治术 淋巴结清扫术 生存率
  • 简介:摘要传统的甲状腺癌根治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大且颈部留有较长的手术疤痕,颈部皮肤感觉丧失,对患者的生理上和心理上都造成很大危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自从我院于2012年6月开展Miccoli术式颈择区淋巴术,由于该手术方式出血少,切口小,创伤少,术后恢复快且美容效果好(颈部无明显疤痕)等特点值得在年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尤其年轻女性患者)手术中推广使用及外科医生的重视。现将手术的配合总结如下

  • 标签: Miccoli术式 腔镜 颈侧择区淋巴结清扫 微创手术 手术护理配合
  • 作者: 唐媛 张甜 王朝晖 谯丹 杨雄涛 周红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10
  • 出处:《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头颈外科中心,成都 61004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头颈外科中心,成都 61004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护理研究室,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配乐颈肩康复操对甲状腺癌行颈部淋巴术后患者颈肩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预约收入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中心需实施甲状腺癌颈淋巴术的70例甲状腺癌患者,使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甲状腺癌术后常规的护理康复指导,观察组则基于甲状腺癌术后常规的护理康复指导增加音乐运动疗法,共分为3个阶段的渐进式颈肩康复操。观察患者的上肢握力情况、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价量表得分及颈周径变化。结果两组颈周径术后1 d[43.00(5.00)vs 46.00(5.00),P<0.0010]、3 d[43.00(7.00)vs 46.00(4.00),P<0.0010]、5 d[(40.17±3.66)vs 44.00(4.00),P<0.0001]、7 d[(37.97±3.48)vs(41.67±3.29),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肌力术后3 d[24.30(8.00)vs 22.00(6.00),P=0.01]、5 d[28.60(7.00)vs 24.70(4.00),P<0.0001]、7 d[29.80(10.00)vs 28.00(4.00),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肩功能总分在术后1 d[(70.49±10.67)vs(63.97±7.97),P=0.005]、7 d[(75.02±10.39)vs 68.00(10.00),P=0.002]、1个月[82.00(10.00)vs (71.69±9.16),P<0.0001]、2个月[86.00(10.00)vs 78.00(12.00),P<0.0001]、3个月[89.00(6.00)vs 79.00(12.00),P<0.0001]、6个月[(90.00(7.00)vs 80.00(10.00),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状腺癌淋巴术的患者进行渐进式配乐颈肩功能康复操的音乐运动疗法,可提高患者锻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早期而持久的颈肩功能康复干预,可促进颈肩部功能康复。

  • 标签: 甲状腺癌 颈清扫术 配乐康复操 颈肩功能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区域颈淋巴术(FRND)治疗多发性颈淋巴结核(CLN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多发性CLNT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RND组(76例)与颈淋巴结核病灶清除术(CLND)组(76例),FRND组采用FRND治疗,CLND组采用CLND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淋巴除效果、复发率、颈功能和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CLND组比较,FRND组术后引流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短(P<0.05);与CLND组比较,FRND组淋巴除数量较少,复发率较低(P<0.05);术后随访1年,FRND组术后颈功能正常率(97.37%,74/76)、切口愈合良好率(98.68%,75/76)较CLND组(80.26%、78.95%)高,P<0.05;FRND组并发症发生率(2.63%,2/76)较CLND组(13.16%,10/76)低,P<0.05。结论采用FRND治疗多发性CLNT,无需过多清扫淋巴,并发症少,可减轻对术后颈功能和机体恢复的影响,且不会增加复发风险,可提高预后效果。

  • 标签: 淋巴结 结核 功能性区域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ICC)根治术不同淋巴方式对淋巴检出数目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7例行ICC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5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45~72岁。57例患者中,36例术中采用整块融合淋巴方式,设为观察组;21例术中采用常规淋巴方式,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术后并发症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出院后每6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术中情况: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肝段切除数(<3段、≥3段)分别为(218±53)min,(266±24)mL,(21±9)min,5、31例;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07±45)min,(270±23)mL,(19±8)min,2、1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30,0.774,0.590, χ2=0.004,P>0.05)。(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淋巴检出数目、阳性淋巴百分比分别为(11±3)枚、16.58%(66/398),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2)枚、6.80%(7/103),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54,2.148,P<0.05)。(3)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Clavien-Dindo分级Ⅰ~Ⅱ级、Ⅲ~Ⅴ级并发症,胆汁漏,术后出血,切口感染,胃瘫分别为35、1例,6例,1例,8例,0;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9、2例,3例,1例,1例,2例,两组患者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情况,胆汁漏,切口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36,0.000,1.870,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胃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情况:57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5~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6个月(8~42个月)、66.7%;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3个月(5~39个月)、38.1%,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53, χ2=5.317,P<0.05)。结论ICC根治术采取整块融合淋巴有利于增加术后淋巴检出数目,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 标签: 肝肿瘤 肝内胆管癌 淋巴结清扫 淋巴结检出数目 术后 生存率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活检和腋窝淋巴术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采用亚甲蓝染色法在乳腔镜下切除36例乳腺癌患者的前哨淋巴SLN)和腋窝淋巴(ALN),随后行患全乳腺切除术。结果36例患者SLN检出率为97.22%(35/36),灵敏度为92.86%(13/14),准确率为97.14%(34/35),假阴性率为7.14%(1/14)。ALN每例切除数目12—21枚。结论乳腔镜下前哨淋巴活检和腋窝淋巴术准确可靠,并发症少,易于临床开展。

  • 标签: 乳腺肿瘤 内窥镜检查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 简介:摘要目前对右半结肠癌D3淋巴的范围,特别是中央淋巴的内侧界尚存争议。D3淋巴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是局部进展期右半结肠癌手术的两种主流术式。D3是从淋巴的分布角度描述内侧界,主流清扫内侧界应该是肠系膜上静脉(SMV)左侧,但也有肠系膜上动脉(SMA)左侧作为内侧界的报道;而CME是从结肠系膜起点的角度来描述内侧界,应该强调SMA左侧。本文结合D3清扫内侧界的解剖学基础、肿瘤学疗效以及技术可行性等方面,综合认为,以SMA左侧为D3淋巴的内侧界是安全可行的。这一方式同时兼顾了系膜和区域淋巴的完整性,且清扫了更多存在转移风险的远处淋巴,有其解剖学依据和潜在的肿瘤学优势。但就目前而言,这一技术理念在实践上仍属探索阶段,相关临床证据尚未充分。

  • 标签: 结肠肿瘤,右半 D3淋巴结清扫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
  • 简介:摘要结肠脾曲癌较其他部位结肠癌的发生率低,但通常分期较晚,更易发生急性肠梗阻。由于其特殊的双向供血特征,其淋巴回流可同时流向肠系膜上血管及肠系膜下血管周围。较高的血管变异率带来对支配血管及主要淋巴回流方向判断的不确定性。目前对其淋巴转移分布,尤其是主淋巴转移规律及清扫价值的研究病例数较少,因而难以形成手术方式及淋巴范围方面的共识。充分游离结肠对满足足够的切缘和两供血血管的根部结扎尤其重要。未来应结合影像学三维重建、CT血管造影技术及术中淋巴荧光显像等技术,积极开展多中心研究,为脾曲癌根治手术方式及淋巴范围的选择,提供更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

  • 标签: 结肠肿瘤,脾曲 淋巴结清扫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和新辅助放化疗的广泛应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系统等微创技术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性手术,以及肿瘤分子标志物和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直肠癌治疗已进入个体化精准医疗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关于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必要性的争议愈发引人注目,其包括与新辅助治疗的关系,侧方淋巴的手术指征、范围及神经保护等多个方面。作为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重要治疗手段,直面争议,增加侧方淋巴相关循证医学证据是当务之急。

  • 标签: 直肠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新辅助放化疗 精准医疗
  • 简介: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目前,临床上治疗乳腺癌仍以手术根治为首选,腋窝淋巴术(ALND)仍是治疗浸润性乳腺癌必不可少的步骤,其目的一是分期,二是治疗。然而传统腋窝淋巴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且手术切口大而影响美观。1997年,Suzanne在临床上创建了基于脂肪抽吸术的乳腔镜腋窝淋巴技术,

  • 标签: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乳腔镜 浸润性乳腺癌 女性恶性肿瘤 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右半结肠癌占结肠癌的比例越来越高,且预后较差。右半结肠切除术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标准手术方式。近期幽门下淋巴(第206组淋巴清扫成为右半结肠癌切除术的研究焦点之一。目前幽门下淋巴转移率及其是否属于右半结肠癌的区域淋巴尚不清楚,幽门下淋巴转移的预测方法少、准确度低,且幽门下淋巴可能增加并发症,导致过度治疗。以上问题及争议导致幽门下淋巴的实际临床价值仍不明确,亟需设计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明确右半结肠癌切除术是否需常规清扫幽门下淋巴。笔者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从右半结肠癌幽门下淋巴转移率、幽门下淋巴转移判断方法、幽门下淋巴转移的影响因素、幽门下淋巴的风险和临床意义及未来研究方向等进行深入阐述。

  • 标签: 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切除术 幽门下淋巴结 淋巴结清扫 争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elphian淋巴(Delphian lymph node,DLN)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8例PTC患者的DLN检出和转移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评估DLN转移预测PTC高危特征的价值,探讨DLN转移与术式选择的倾向性。结果①本组DLN检出率为69.23%(144/208),DLN检出率与患者性别、中央区(不包括DLN)淋巴数与转移数有关(均P<0.05),男性、较多的中央区(不包括DLN)淋巴数患者更有利于DLN的检出。②DLN转移率为18.27%(38/208),单因素结果表明,DLN转移率与性别、是否微小癌、伴峡部癌灶、癌灶数目、腺外侵犯、肿瘤大小、中央区(不包括DLN)淋巴数与转移数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证实肿瘤≥1 cm、伴有峡部癌灶、较多的中央区(不包括DLN)淋巴转移数是D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③DLN转移预测腺外侵犯、中央区(不包括DLN)淋巴转移和淋巴转移的敏感性分别为54.54%、37.36%、62.86%,特异性分别为78.69%、92.45%和55.56%。④DLN转移者更多地接受了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淋巴术。结论PTC有较高的DLN检出率和一定的转移率,应常规清扫,DLN转移者预示着PTC高危特征和较广的淋巴转移,对淋巴范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Delphian淋巴结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手术是胃癌治疗的基石,但关于淋巴的范围东西方学者一度有过争论。基于2010年Dunch研究15年随访结果,D2淋巴作为进展期胃癌治疗的标准术式方得到普遍认同。至此也为胃癌腹腔镜淋巴术的应用奠定基础,开启了胃癌外科治疗的新纪元。自从1994年日本Kitano教授进行了首例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以来,其应用于胃癌的证据越来越多,现已被日本胃癌治疗指南推荐为早期远端胃癌的标准治疗选择。在我国,依据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收集2014年至2016年间3年来自全国73家中心88000余例胃癌手术病例数据来看,接受腔镜手术患者的比例已超过30%,并呈每年上升趋势。由于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视野放大、操作精细、便于沟通、交流及学习等特点,其将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笔者团队既往的经验,讨论腹腔镜下胃癌淋巴的特点。希望借此文对读者有所启发。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胃切除术 淋巴结切除术
  • 简介:我国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同时进展期胃癌占胃癌比例高达90%左右。现阶段,外科手术仍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目前唯一可能根治胃癌的方法。胃癌D2根治术作为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术式,已获得广泛的认可与普及,选择其中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进一步行扩大的淋巴可以提高疗效。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淋巴结清扫 D2根治术 临床 个体 癌发病率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三种不同范围淋巴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自Medlline、EMBASE、OVID、CochraneControlledTzialsRegisterdatabaaes和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检索有关胃癌根治术不同淋巴范围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s)文献.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资料,应用菩萃分析专用软件包RevMan4.2进行菩萃分析.结果经质量评估后有关于10个RCT的15篇文献符合本研究要求被纳入分析.单纯Meta分析结果显示,D2根治术与D1根治术相比5年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异;而在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死亡率方面,D2根治术高于D1根治术;仔细分析各RCT的质量和考虑可能存在的偏倚后,结果显示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宴施D2根治术是安全的.并且可以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同时Meta分析显示,尽管D2根治术加腹主动脉旁淋巴术(D2+PAND)与D2根治术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死亡率无差异,但D2+PAND术式的5年生存率并没有提高.结论D2根治术应作为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标准根治术式.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结清扫 菩萃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胸段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筛选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174例锁骨上淋巴转移食管癌,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将174例研究患者分为观察组87例与对照组87例,对照组实施区域淋巴,不给予锁骨上淋巴;观察组给予三野淋巴,实施锁骨上淋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淋巴转移率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随访2年,患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锁骨上淋巴远期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转移率比较(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对胸段食管癌患者实施锁骨上淋巴治疗,可降低术后远端淋巴转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且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变化,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段食管癌 锁骨上淋巴结 生存率 淋巴结清扫